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 第六章(2)(2/2)
    3名英俊的男青年和7名美貌的少女为了躲避一场瘟疫,一起到乡村避难。在悠闲的野外生活中,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里他们总共讲了100个故事—这便是《十日谈》的由来。

    作为16世纪的意大利风情画,《十日谈》像镜子一样展示了荒诞的上层宗教生活:一个受到男女老少顶礼膜拜的教会“圣者”,生前居然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受人尊敬的修道院院长为了要教民的妻子,居然把她的丈夫禁锢在教堂的地窖里;一个正与情夫偷情的修道院女院长顶着情夫的短裤当头巾,却跑去道貌岸然地审问犯奸的小修女……在作者的笔下,被教徒们敬若神明的教会僧侣褪去伪善的袈裟,一个个露出了本相。比起先驱者但丁,薄伽丘的思想更进了一步。他直指腐朽的宗教制度,昭示了僧侣们腐化的根源,以及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的顽固守旧。

    薄伽丘不仅是一名批判宗教神学的斗士,还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他也曾有过困顿的生活经历,也感受过爱情的刻骨铭心。他认为,爱情是人类最为美妙的情感,能够为混沌的心灵打开一扇通往光明的天窗,让愚笨的人变得聪明起来。追求爱情、自由、平等和现世幸福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均有所体现,而在五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

    《十日谈》问世后,很快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深受读者欢迎,很多优秀的后世作家都从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法国纳瓦尔的《七日谈》简直就是《十日谈》的翻版,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济慈等也都曾采用过《十日谈》故事中的素材。

    《三国演义》

    ——中国历史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作者介绍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作为一名戏曲平话作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因此有关他的生平记载很少。相传为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是施耐庵的徒弟,曾做过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