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急性尿闭。
10.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迅速恶化。
11.急性过敏性疾病。
如果你觉得这些条条框框过于烦琐,那么看急诊的情况就只有一条:你觉得你的病情不允许耽误一分钟,就去急诊就诊。
3.3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1):做急危重病的最早发现者
● 理解生命的最简单方式
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他应该掌握这样的技能: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如果他正处于危险之中,那么他所面临的危险是致命的,还是非致命的;是需投以最紧急的关注,还是可以缓一缓、观察一下再就医。总之,在你的亲人或朋友正有一丝的可能面临生命威胁时,你应该是最早的发现者!
首先,你对生命是怎么理解的。dna双螺旋?脑神经?心脏跳动?血压?太复杂了吧!我们再减减!我们将生命看成一个能量的代谢过程。一个生命的维持需要能量,就像你的汽车需要汽油一样,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这是生命的最基本形式,也是理解生命最简单的方式。人类的生命能量来源于从呼吸道吸进的氧气和从消化道进食的食物,至于这两样物质怎么样在人体中“燃烧”并释放能量,这让医生头疼去,我们不管,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体的能量代谢过程和一堆燃烧的柴禾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氧气和食物需要被运送到全身,如果它们没有被运送到全身,而是堆积在体内,那么生命也不能维持。于是我们就将生命看成是三样东西:氧气、食物和运送它们的血液。
在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既是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娇嫩的器官,它的重量只占全身体重的2%。但流经大脑的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15%左右,全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很不耐受缺氧,脑血流停止5~10秒钟后,人体即可发生意识丧失;停止5分钟以上,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现在医学上对死亡的定义大多就是基于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状态。不少国家过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和“呼吸消失”作为死亡的标准。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均无法挽救患者。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可靠。
我们可再次将生命的理解简化一下。生命的核心问题是大脑,大脑的功能维持需要氧气、营养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运送到大脑需要血液的运送(动力来自于心脏的收缩活动)。由于营养物质人体一般会有大量的储备,也就是说即使人体不从外界摄入食物,单靠既往的储备,人体也可以长时间生存(甚少72小时以上)。那么,我们就可以再将短时间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再简化成:大脑、氧气、流动的血液(心脏是动力来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