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秘方”“民间高人”都为大众津津乐道,各种关于“民间秘方”的传闻点燃了无数患者的希望。或许我们不能将这些所谓的民间郎中一棒打死,一概否认其价值。但事实是,现代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欧美等发达国家,报考医学院的前提是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学医的过程需要参与很多的实验及临床技能培养,这些都注定了医师的培养无法在民间,无法通过自学成才获得。而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国家就已经取消了医学类的自学考试,取得医师资格都要求有正规的医学教育经历(各类传统医学医师除外)。
● 高职称与高学历并不代表好医生,但它们确实常常代表高水平。
关于美国执照医生的成长过程,特格博士(nba活塞队队医)这样说,“如果想当医生,必须先上完4年本科,然后是4年研究生,这样才能够拿到md(医学博士)的文凭。但是有了md还不能当医生,还要进行5年某个专业的研究,这样就是13年了。13年之后,还有1年当follower(就是给医生当助手)。在美国当医生,无论如何也要14年。”但在中国,要成为执业医师则容易许多,在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大多数的医生可能只有中专或大专文凭。不过我们绝对有足够的理由对某些中国培养出来的医学硕士及博士的水平产生质疑,而且医学博士成为医院“定时炸弹”已经是行内的常见现象。这些博士们一般都是一路读上来,本科、硕士、博士一路前行,他们的这个旅程很大可能都在与课本、文献和小白鼠为伍,从未接触过临床。当他们博士毕业后,顶着光彩夺目的博士头衔开始独当一面,由于没有临床经验的积累过程,他们常常会犯原则性的错误。不过,总体上说,高学历一般代表着他们有着更开阔的学术眼光、更深厚的学术背景,特别是那些同时有着临床经验及高学历的医生常常是一个科室的学术带头人。
职称(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则更多的代表着一个医生的经验积累过程,尽管评职称是大多数中国医生心中的一丝隐痛,这过程时常与送礼、走后门等不公正现象联系到一起。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称是对一个医生实际工作经验的肯定及对以往做牛做马辛勤苦干职业生涯的补偿。
● 好医生一般都集中在大医院,集中在优势科室中。
医术是行医经验积累的过程。人生而不平等,环境常常决定着其生长方向,对于医生这个行业更是如此。我经常能听到一些医生感慨:某某与其大学同学,学习也不出众,但仅因为毕业分配,留在大医院,十几年后摇身一变,已经是专家了!事实正是如此,中国的大医院集中了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集中了最优秀的医学人才,同时也集中了大多数危重及疑难杂症患者。原本同一层次的两个医学院毕业生,一个在大医院工作,他学习到的是周围高精尖的技术,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危重病例,每天都在积蓄前进的动力;而分到基层的毕业生,日复一日的面对相同的常见病、多发病,稍为危重的病人便转院治疗,他很难得到积累行医经验的机会。这二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一年可碰到100例危重病例,一个一年只碰到1例危重病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