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现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注重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不过现实主义在人文范畴里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里,内涵丰富,它还可以被用于国际关系。在视觉艺术领域里,它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艺术现象。
产生背景
“现实主义”最开始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出现,是在18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则首先出现于法国。
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意思是现实的、实际的。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19世纪50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这就是现实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
形成过程
1855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论战中,库尔贝创办了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1857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在法国流行起来了。这一流派的理论影响到艺术界,就产生了现实主义的艺术。
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巴比松画派中的“巴比松七星”,即七位隐居在法国枫丹白露宫附近巴比松村的画家,他们热衷于描画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卢梭和米勒。卢梭专门描画风景,米勒的农民画朴实感人。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擅长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主要观点
现实主义艺术的观点表现在多个艺术领域,尤其是绘画、雕塑领域。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被称为现实主义。
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概念是抽象主义。人们接触的绝大部分绘画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尽管有很多造型很夸张或者变形,甚至无法分辨所表达的对象,比如毕加索的《亚维侬少女》,但是,这仍旧被称作现实主义的作品。
对时代的影响
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此前的艺术创作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艺术的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艺术的说教成分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关注现实,注重对真实的观察,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流派,对此后的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