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主义
与文艺复兴相反的艺术
风格主义,又称矫饰主义,是一种在16世纪出现的艺术风格。风格一词来自意大利文maniera。
产生背景
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和由教皇、法国和威尼斯等国组成的神圣联盟之间的战争,导致罗马遭洗劫,结束了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这场洗劫动摇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人文主义和理性,甚至也分裂了当时的信仰,风格主义艺术便在此时兴起。
形成过程
“风格主义”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浮上台面,最初开始于艺术历史学家们在艺术称呼上的争论。德国艺术历史学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首先使用这一词来形容意大利16世纪时那些无法被分类的艺术作品,那种在后来将另一种“风格”的文艺复兴引进了法国的风格,一种既不是文艺复兴也不是巴洛克的风格。在英国的艺术历史学家看来,风格主义相当难以分类;也几乎没有影响到主流的艺术,它的定义也相当模糊。
但是在历史角度上,风格主义一词经常被用以形容在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一种潮流,这个潮流在当时借由瘦长的形式、夸大的风格、不平衡的姿势来描绘人类和动物,以此产生戏剧化和强而有力的影像。甚至连米开朗基罗也曾被称为风格主义者——他晚期的作品中马匹和人类的外形的确近乎于失去平衡。在当时意大利混乱的局势下,风格主义成为一种以鼓舞人心和虔诚为目标的艺术流派,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观点
1.风格主义艺术家认为,若要画出好的作品,画家就必须有着优雅、丰富的创造力,经由专业的方法描绘,在完成的作品中显现智慧和努力。所有的标准都强调画家的才智和观赏者的鉴赏力。
2.风格主义艺术在建筑上主张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安特卫普风格主义”风格,而采取方格的北方形式,以大量的“罗马式”装饰品装潢,与整片装饰简陋的墙壁相搭配。
对时代的影响
文艺复兴继承了一部分中世纪前的古代礼仪概念,风格主义则更进一步地发挥,调和了绘画雕刻与事物内部功能的和谐状态,使其能有装饰用途。在当时意大利混乱的局势下,风格主义成为一种以鼓舞人心和虔诚为目标的艺术流派,影响范围遍及绘画、建筑等多种领域。但是,与其他时代的艺术风格相比,风格主义的绘画往往意境深奥而难以解读。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