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它流传非常广泛。法国哲学家萨特和作家阿尔贝?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产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人类进入了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人们却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他们迫切地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于是存在主义应运而生了。
形成过程
1913年,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当时他的博士论文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之后,随着其他著作的发表,海德格尔被看作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而真正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则是著名哲学家萨特。
萨特喜爱文学,是一个早熟的才华横溢的人,他写了《对偶发性的论述》《论心灵的孤独》《忧郁症》以及《安东纳?洛根丁的奇特冒险》等书。1943年,他的《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宣告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
主要观点
1.存在先于本质。本质先于存在不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规律,它只适用于物,而不适用于人。
2.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无论对于人还是物质的宇宙来说,都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
3.自由和选择。对于人来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决定自己的本质。所以,人有绝对自由的存在,这同人的选择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分不开的。
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主义者认为,我可以理解他人,他人也可以理解我,这要看我将他人或他人将我当作物还是当作有主观性的人。
对时代的影响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的哲学流派。
存在主义本身既有矛盾和片面的地方,也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冲突的内容,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哲学思想渊源的重要性。存在主义基本上是论述人的抱负和人的局限之间的差距所形成的人的困境。如今,存在主义衰落了,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仍作为心理学的“一大势力”继续蓬勃发展着。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同样也在继续,并且它必将有一些猾的观点看法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从而不断推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