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第三章(9)
产生背景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就在欧洲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1919年的欧洲,正处在战后的风云变幻之中。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了人们对的无限向往,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919年,在的领导下,匈牙利无产阶级勇敢地拿起枪杆子,用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这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世界上建立的又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虽然无产阶级满怀热情,但是共和国却只存在了133天。就在同一年,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也宣告失败。革命者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思潮影响了整个欧洲,也预示着一种不同于传统马克西主义的哲学即将形成。
形成过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各国内部,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创始人为匈牙利的卢卡奇?吉厄尔吉、德国的k.科尔施和意大利的a.葛兰西,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955年,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
主要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各国一批左派知识分子所持有的哲学观点。他们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否定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做批判性的考察,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