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第二章(4)
然而,新康德主义哲学家用所谓伦理学社会主义(追求和完善道德),鼓吹阶级合作,取消社会革命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这些思想、主张为伯恩施坦等推行修正主义所利用。
黑格尔学派
意识仅仅属于精神
黑格尔学派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黑格尔学派的学说涉及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等众多领域,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卢梭等人哲学思想基础,对其后的哲学思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产生背景
在黑格尔的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卢梭的思想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黑格尔同样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反对封建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度。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失败、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使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开始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以此为基础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思想学说。
形成过程
1831年,黑格尔与世长辞。此后,黑格尔学派开始分裂为老年和青年两派,他们都认为黑格尔哲学业已终结,只是老年黑格尔派恪守师教,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青年黑格尔派则颠覆了黑格尔的传统学说。黑格尔本人曾经预言了这一分裂,他说:“一派所以能证明自己是胜利的一派,只是因为它本身又已分裂成为两派……因此,在一派中发生的这种分裂,表面上是一种不幸,其实反倒是这一派的大幸。”
黑格尔的后学中,鲍威尔的自我意识扬弃了上帝;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扬弃了绝对精神;施蒂纳的“唯一者”扬弃了费尔巴哈的“类哲学”;马克思则转向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更为激进地扬弃了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