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件事 通过小事让孩子领悟尊重的含义
枯燥的教条主义是难以让孩子接受的,教育孩子不能只凭一张嘴,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会孩子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孩子都是可爱的,父母们想要使孩子变得有礼貌,首先,自己要尊重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并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下面讲述一个孩子不懂得尊重自己父母的故事,我们要引以为戒:
凤仪的妈妈正在跟亲戚闲谈,7岁的凤仪走过来拉妈妈的胳膊,她要喝苹果汁,而且是马上。凤仪妈说:“乖宝贝,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拿。”然后又回过身说起话来,凤仪突然大叫道:“妈妈,你给我闭嘴!”
女儿的做法使母亲感到羞辱,但是使她真正感到悲伤的是,凤仪这样对她不是一次两次了。凤仪在家里经常用这种粗鲁的说话态度对待她的妈妈。为此,凤仪的妈妈伤透了心。
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很多家长指出,媒体的不良影响占了很大一部分。的确,现在的儿童节目普遍充斥着随便对大人回嘴谩骂的现象。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娇纵才是事情形成的真正原因。那么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好孩子呢?下面列举一些好的方法:
(1)把孩子当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父母应该常常问问自己:“如果我以对待孩子的方式来对待朋友的话,我还会有朋友吗?”如果你要孩子感觉受到珍惜,就把他们当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吧。这样父母才能养成尊重孩子的习惯。
(2)无条件地给予爱
无条件地热爱孩子,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与他们在一起。务必保证你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这样孩子会知道你爱他,才会尊重你。
(3)专心地、尊重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要放下手中忙碌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听他要告诉你些什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确实在意他的意见,并且想要听听他的想法。这才是父母尊重孩子的正确做法。
(4)全身心地传递尊重,而不仅仅是口头说教
不要枯燥地和孩子讲述尊重他人的道理和好处,父母应该做出些实际行动更好地说服孩子,将说教转化为行动,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才能记得更牢。
(5)让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
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笨蛋”等标签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尊感,让他们天天想到自己没有用。这是一些父母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给别人起绰号是不尊重人,最好不要这样做。
(6)要经常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你越是向孩子表示爱他,他就越会尊重和关爱自己。因此,要经常告诉孩子你爱他,千万别以为孩子知道我们心中的一切想法。父母的奖励与赞美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7)与孩子融洽相处帮助孩子感受到尊重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你与他在一起乐趣无穷。与孩子共度休闲时光,这样你就会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在这时,他才知道你多么爱他,尊重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