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第二章(3)
所以,一个生下来就资质优异的儿童,假如缺乏后天良好的教养,他的成就也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发展非常有限了。
人类运用潜能的比例,也可以看出智愚的分别程度。据精神科医师指出,普通人只使用了潜能总数的4%,高智慧所谓“天才"的人,却使用着更多的潜能比例,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充分开发潜能,我们可以说就是“制造天才"了。
由于蒙台梭利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她主张以“提早教育"和“感官训练"来开发潜能,也终其一生地设计出符合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类教具,使儿童借着亲自操作的机会,提高基本智力,同时也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然而,为什么她会侧重感官训练呢?因为人类的学习始自感官(视、听、味、触、嗅等五觉)的直接接触(具体),例如一生出来就会,小孩子喜欢以手去摸东摸西(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增加智力的第一步就是增加孩子感官机能的敏锐度。
现代各派心理学共同断言,幼儿时期是身体变强期、心理奠定期、精神奠基期、人格形成期。大多数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行为趋向及其他问题,都始于幼儿期。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的有无把人生的幼儿期和其他时期划分开来。幼儿期工作的重要性超过其他时期的教育,在那里有着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几乎一切秘密。虽说俗语有“3岁看大,7岁看老"的经验之说,但从文化与知识中证明它是人们几千年文明史后的当代发现。因此,幼教工作者应当是最好的专家。但人们所做的正相反:对幼儿教育的力量投入最差。做幼教工作的人,又似乎总是逊于其他事业中的人,这就使人类自身的发展速度缓慢。
近2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脑生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蒙台梭利所说“人到3岁时在智力和性格上已经定型了60%”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孩子的童年,假如不培养健全的人格,又怎能期待他长大后能够拥有健康成熟的处事态度呢?
在蒙台梭利的词汇中,“工作"一词使用频率较高,这里所谓“工作”(work)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概念有所不同,她泛指的是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她声称在“儿童之家"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实,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