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为什么不长毛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地震预测的梦想与现实(1)(2/2)
    国人之所以对地震局抱有厚望,是因为国人普遍相信地震可以被准确预报,而这种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1975年对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那次7.3级的地震发生的前一天,小震增强,政府部门据此发出了预警。但是,只有少数大地震会有前震,而小震通常并不导致大地震,所以这次成功预报只能说是一个偶然。但是,它让国人误以为中国地震专家已掌握了地震预测技术,次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的悲剧也不过是让人以为大地震之所以没有被预测到,是因为地震局失职乃至压制了“国宝”的预测。

    二、国际地震学界的主流观点

    在日本和美国加州这些大地震频发的地区,地震部门从来没有发布过大地震预报,也从未因此受到指责。这两个国家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地震预测的研究,地震学家们一度对此充满了信心。但是,后来发生的两个尴尬事件使这个信心深受打击。

    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地震学家们认为在日本中部很快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据估计日本东海地区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年)已过了120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严阵以待。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在1995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而不是地震预测。

    197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很有规律地定期发生5.5~6级地震,平均间隔时间大约是22年。最后一次发生于1966年,他们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在1988年左右。1985年4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预测,在未来的5~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6级的地震。地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于是在帕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克菲尔德实验”。然而,该来的地震并没有来。在这次被称为“地震学滑铁卢”事件之后,美国地震研究人员也转向研究地震机理和对地震灾害的评估。直到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地震才爆发。

    199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同样无法预测。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的、非线性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准确地知道大范围(而不仅仅是断层附近)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而这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所谓“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不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不同的前兆,而且一般都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由于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能把前兆与地震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与地震有关,多数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于误释,令人怀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