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人来说,生意对手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否赚钱,因生意而谈判,只有利润是至关重要的。若能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当然最好,但那往往要花费宝贵的时间。除非对手特别令人讨厌,否则,对手的人品、相貌不会对上海人做生意有太大的影响。
在上海人眼中,该得到的利益必须得到,不管利益多与少,一分也不让。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
人们经常看到的一幅画面是:在菜场上,一个衣冠楚楚的男士为几分钱与菜贩子吵得不可开交。反映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为此,韩国的一家报刊称:“上海人都是经济里手……外国人很难从上海人口袋里掏出钱来。”
但和上海商人打交道也不必太过小心。因为知理的上海人不会对你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只求得到自己应得的部分,没有非分之想。
精明体现智慧
上海人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精明”,这也是长期的商业传统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传统的中国人讲求“轻利重义”,讲究大方豪爽;而经商做生意则讲究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精明细心。这种商业传统的磨炼,使上海人在传统的中国人之中显得独树一帜。
他们真是太精明了。这是中国许多生意人对上海人最普遍的评价。上海人精明,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包括对个人权益、利益的维护,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
上海人精明到了什么地步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上海主妇到粮店买面粉,每次只买2两,哪怕需用1斤,也不厌其烦地走5趟。原因是1斤面粉在当时只卖1角7分,如果买2两,那么应该付款3分4厘,根据四舍五入,只需付3分钱,就便宜了4厘。跑5趟付1角5分,这样可以便宜2分钱。也许这个事例有些夸张,但是不难看出上海人精明到了何种程度。
因为上海人太过于精明,所以各地商人称他们是“门槛精”。在上海人眼里,精明不是一种价值,而是一种素质。这是在百年的商业社会中磨砺和陶冶出的一种生存能力。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未经算计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
上海人的精明,在某些方面确实令人不敢恭维。但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上海人的精明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近代上海商人在其创业过程中的许多精明举动,即是明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