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1)(2/2)
徽州地处山区,古时人们不仅行动不便,就连赖以生存的基本要件——耕地都十分稀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徽州人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当他们实在无以为继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走出去。的确,走出徽州就能到达外面的大世界,那里有苏州、杭州、扬州等,堪称人间天堂的城市。但是,这些城市里的繁华与这些初来乍到的徽州人没有一丝的联系。他们并不因为来到大城市就不会再挨饿,也不会因为身处繁华的街市就会有温暖的衣服穿。外出经商就意味着远离家乡,到异乡去漂泊。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他们要翻过一座座崇山峻岭,渡过一条又一条大河。
在漫长的旅途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要忍受饥饿的煎熬,会遇到寒冷的考验。即使旅途一切顺利,他们到达了预定的地方,但是那里并不一定就会接纳他们。他们要么只能在船上安身,要么只能到便宜的旅店过夜,在思乡的愁苦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若是生意顺利还好说,若是生意不顺利,甚至到亏本、倒闭的程度,他们还要面对债主的逼债和家人的责怪。
在这样苦难重重的环境下安下身来,并且在我国的商业史上写下辉煌的一笔,若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国明清就有反映徽州商人苦难的经商之路的小说。
明朝时,大商人李魁在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前,家境十分贫寒,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因为受到社会上轻视商人的传统影响而迟迟没有做出经商的打算。眼看着家人跟着自己饿肚子,他百感交集。李魁想:我堂堂一个男子汉大丈夫,难道真的连养家糊口的钱都赚不到吗?经商一直是被文人雅士鄙视的行为,但是因为生活所迫,也只能走上这条路了。有了经商的打算,李魁便与自己唯一的亲人——祖母商量了起来。祖母虽然不愿意孙子去经商,但是除此之外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就只好同意了。可是,祖孙俩又为经商的资本发起愁来。家里是一点积蓄也没有了,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换钱。于是,李魁决定把唯一的财产——自己家里的一间房子卖给别人来换取本金。但是,他家的房子已经十分破旧,与买主好说歹说才给了10两银子。拿到这来之不易的本金,李魁热泪盈眶,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虑之后,他决定到南京去经商。于是,他便拿着这10两银子,草草地收拾了行李出发了。为了节省资金,李魁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甚至连旅店都舍不得住,在墙角里或是破庙中栖身。到南京之后,他依靠着仅有的本金起家,不怕辛苦劳累,生意终于有了起色,手里的钱也一点一点积攒了下来。就这样过了几年,他渐渐把小本生意做大,并最终能够买田置地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