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是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之一;然而浙江又是一个资源小省,煤、钢铁、石油、有色金属等主要能源均少于全国平均水平,正是这样一个资源贫乏的省份,却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集群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活跃的浙商使得浙江经济正在成为辐射全国的“浙江人经济”。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怕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
有人曾不服气,就凭着浙商的“草根装备”,在跨国公司巨浪前面还不玩完。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得出的可能是一个相反的结论。因为第一代浙商是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一双空手下开始创业的,这时候的小企业、小商品、家族化,甚至保守的决策,都是最优的选择。
企业组织无所谓优劣,关键看匹配。所以浙商不是真落后,而是更务实。浙商关注的是市场的冷暖,而不在乎形式和概念。在当初市场还是一片“荒漠”的时候,直接种上大树不会成活,小草才是与环境最匹配的品种。浙商注重的不是什么是最好的,而是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产业、管理模式。
“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动力机制,是浙商称雄的法宝。因为有根,“草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根本不用担心浙商将在全球化时代被边缘化。因为这种模式的出现,是创业主体、市场力量、政府意志和本土文化传统共同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是在市场环境下创业主体自主自发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从源头上注定了浙商是天生的“市场动物”。有了这个“基因”,当“做大做高”的外部条件最佳时,不再满足于低成本优势、低附加值产业的浙商会在内在冲动、政府推动、内外合力的作用下选择“做大做高”。从而与周围的环境继续保持匹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