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信,以电报形式发到后者手中。蒋经国最爱说:“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国家。”廖承志对此大加赞赏:“旨哉斯言,何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已,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廖还在信中说:“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清希珍重,伫候复音。”
李敖说了这么一句话:“神话有三种:第一,盘古开天地;第二,台湾独立;第三,台湾反攻大陆。”
陈光甫说:“银行是一针见血的组织。”“上海银行是苦出身。”“银行一事是为耐劳守苦者终生之职业,但绝非吾人投机发财之地。”
冰心晚年,当人问起她的近况,总是平静地说:“我是坐以葱。”既是毙,也是指币,表示她坐等稿费的来临。
有人问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者林璎:“你认为人们会喜欢你的设计吗?”这个年轻的女子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他们会被感动。”
沈君山为人称台湾四君子之一,他早于邓小平主张“一国两制”,后为区别邓公国策,称为“一国两治”。
于省吾说:“在读书人中,我是有钱的;在有钱人中,我是有学问的。”
启功常有妙语,他的“自叙”:“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烦烦琐琐,絮絮叨叨。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从此后,定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启功又有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湊。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