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口才制胜——口吐莲花,妙语成“金”(10)(2/2)

    ——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辞掉外交官一职,正准备回到家乡利诺伊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1.变相“要挟”

    —位幼儿园的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想借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她询问图书馆内的管理员:“一个礼拜能否借20册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她:“一个人一次只能借走三册,这是无法通融的,因为要借书的人并不只你一个人。”

    这个幼儿老师听了这些话后,很激动地说:“我知道,那么,以后我每周都带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让他们每人都借一本。”原来很顽固的图书馆管理员,听了她的话后,突然改变了态度,取消了原来的规定。

    在这件事中,最令人痛快的莫过于,当幼儿园的老师提出要让每一个幼儿来借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就打破了要遵守规定的规则。图书馆管理员虽然知道应该遵守规定,但他又厌恶繁杂的工作,对工作不热心,所以才做出上面的决定。

    为什么幼儿园老师能使这个固执的管理员改变他一贯的原则呢?主要是因为潜在心理起作用。幼儿园老师采取的是声明“可以遵守规则”,但“我每周都带幼儿园的小朋友来给你添麻烦”的策略,这里有两种潜在心理:“要遵守规则”和“厌恶太过于琐碎繁杂的工作”,管理员在权衡两者后,由于实在不愿意让每个孩子都来借书,使自己工作更复杂,所以只好违背规定。

    2.用激将法作最后一击

    当你遇到某个最棘手的难题,也只有某人能解决得最好,但偏偏他又不大听你的话,你只有用激将法作最后一击了。

    一个人想推销自己的书,就找朋友帮忙。看准了对象,登门第一句话就说:“伙计,你的朋友不少吧?你有力量帮我销20本书吗?”然后用探询的眼光注视着他。见他犹豫着,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你朋友少,又无力帮助,我就只好另找乐意帮忙的朋友了。”听了这话,那位朋友一拍胸脯就答应了。这种方式只针对那种心直口快、好胜心强的人。

    3.给对方以承诺

    即在求助时许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求人时,别忘了表示愿意给对方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不用担心这种承诺会成为空头支票,没关系,尽管说,因为大凡只要求人者有这种意识,被求者也就会对求助者多一份好感。而且,并不是任何一件求人的事都真的有回报。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