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改变命运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章 危机转身——让机遇瞄准成功的方向(10)(2/2)

    与此相反,李嘉诚的长江公司则采取稳健政策,暂时放弃,结果安然度过这次经济危机。这得靠李嘉诚对形势的判断,独具慧眼,预见到地产业面临世界经济衰退和长期利息高涨的压力,1982年将会大幅向下调整,并据此作出暂退的部署。

    《李嘉诚成功之道》一书这样写道:“他一旦发觉形势不妙,就从1980年开始,一方面尽量减少、甚至停止直接购入地皮;另一方面加速物业发展,尽快出售。”目的是令“各个公司的负债日益减少,现金充足,以应付任何意外的风波”。

    挪威的船王阿特勒?耶伯生出生在卑尔根的一个殷实家庭,其父克列斯蒂?耶伯生是当地的一个小船主,家庭经济生活比较富裕。他开始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后就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曾到奥斯陆、汉堡和纽约做过商业经纪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耶伯生从小就接受实业思想的熏陶。因此,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现出做生意的才能。1967年8月,他父亲在旅游途中因出车祸而丧生。31岁的耶伯生继承了巨额资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耶伯生公司已从原来只有7条船的小公司,变成了拥有120多万吨的90条船的大型船队,并且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工厂和其他项目中拥有大量投资。目前,他到底有多少财产,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唯一能说清的是,接受保险的财产大约是57亿克朗。”他的船运公司曾获得“挪威1997年最佳企业”称号,这在挪威航运界是独一无二的。

    耶伯生父亲在世时曾尝试经营油船,在耶伯生接管一年后就果断决定卖掉油船,放弃运油行业。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船运公司没有实力,命运操纵在石油大亨们的手中。如果把本钱的大部分压在两三条大油船上实在没有把握。耶伯生退出运油业后,迅速将资金投在散装货物的运输业上,并与工业部门签订了长期的运输合同。

    事实证明,耶伯生的分析判断是极其正确的。油船脱手后,虽然他没有领受到1973年石油运输短暂兴旺的好处,但是当石油运输的投资家们在70年代中期连遭厄运打击时,他却稳如泰山,毫发无损。

    他以长期合同为基础,逐渐增置了6千吨至6万吨的散装船,为大企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散装原料,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