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石佛与巨型“佛”字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众多奇异的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就是其中一种。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蚀和相伴的机械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地貌景观,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洼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地区,往往奇峰林立但缺乏地表水,地下水系却比较发达。在我国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广泛分布着这种喀斯特地貌。除此之外,北京市郊的十渡自然风景区也有喀斯特地貌的广泛发育,形成了非常独特而神奇的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在十渡镇平峪村附近的山涧里有一座形象逼真的石佛,据说是由当地的一位羊倌在跌下数十丈深的山涧后发现的。石佛在崖壁脚下,五官俱全,眉须分明,双手在腹前交叉。
石佛全身长满了青苔,犹如袈裟,没有被青苔覆盖的上部裸露部分正好是石佛的面部五官。在石佛的眉毛和嘴唇部位还生有少许青草,就像是长眉和胡须一样。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这尊石佛是由上水石夹杂钟乳石的碎块堆积而成的,石佛的两臂和双手也是钟乳石的碎块。石佛形成的过程犹如下述:从石灰岩缝隙中渗出的流水发生碳酸钙沉淀,从而在山涧里堆积形成了类似于佛像的石柱;钟乳石的碎块随流水滚动,滑落堆积在了山涧,形成石佛的手臂;因为它形成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上面长满了青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