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狂魔肆虐:可怕的传染病(3)
据史书记载,病人感染瘟疫之后,首先会突发低烧,出现幻觉,可能会看到魔鬼、幽灵一类的幻象,但此时皮肤颜色没有变化,也没有出现炎症。长时间的低烧会使人软弱无力,精神不振。发病当天或次日,患者的腹股沟、鼠蹊、腋窝、耳朵侧面以及大腿处的淋巴结开始肿胀。此后的病情发展则因人而异,有些人嗜睡,难以进食,在缺乏照料的情况下,就会并发营养缺乏症而导致死亡;另一些人则精神错乱,根本无法入睡,他们在幻觉中认为末日将至,出现狂躁反应,或在地板和床上翻滚,或当街狂呼,自残肢体,或绝食而死。而这些还只是疫病的第二期症状。
当疫病发展至三期,患者肿胀的淋巴结开始腐烂化脓,一些人感觉疼痛难忍,也有人因为精神失常而忘记了的痛苦。而淋巴结腐烂也仅是三期症状的表现之一,还有更加可怕而致命的症状:有些病人的身上出现了扁豆状的黑色小脓疱,并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除此之外,出现其他症状的患者都有一定幸存的几率,尽管连医生也不晓得他们是怎样活下来的:这些病人的淋巴肿块中长着一种疔,肿块长到一定程度时,疔变得十分敏感,里面的脓液就会自行排出,这时病情就会好转,呈现出恢复健康的迹象;而那些肿块则依然保持原状,同时出现溃烂,肿块始终不化脓的人,大腿就会变得干瘦,但即使这样,也有病人活了下来,只是由于他们舌头受到了感染,所以康复后会留下口齿不清、语无伦次、发音困难等后遗症。但如果孕妇得上这种病,幸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有的因流产而死,有的则在生产时死亡。
当时那些经历过这场大瘟疫的基督教史学家都认为这场灾难是一次“天谴”,是“上帝对人类罪行的惩罚”。但15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其做出解释。根据那些作家所描述的症状,公元542年流行的大瘟疫应该是腺鼠疫,或称腹股沟淋巴结鼠疫,只不过这场发生在君士坦丁堡的鼠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类型。
在瘟疫侵袭君士坦丁堡的3、4个月内,死亡人数每天都在不断上升,从5,000增加到10,000人,但各种记载都没有明确指出该城在大瘟疫期间死亡的总人数。瘟疫首先出现在贫民区,然后扩散到富人区。起初,只有穷人的尸体被到处乱抛,后来即使是显贵之家也出现暴尸数日无人埋葬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查士丁尼皇帝命令塞奥佐罗斯负责安排处理尸体和救济患者的工作。赛奥佐罗斯尽忠职守,将皇帝从国库中的拨款分发给市民,在资金不够时,他还动用自己的财产救济民众。他组织人力不断挖坑深埋那些无人认领的尸体,当城内再也无处掩埋时,人们登上了金角湾的锡卡要塞,向城外的荒野抛尸,并很快形成一个巨大的尸堆。日子一久,尸体发出的腐臭随风吹遍全城,令城中居民痛苦不堪。而同时期的耶路撒冷和其它城市同样也面临如何处理尸体这一最重要的问题。
人们为了防止自己暴尸野外成为鹰鹫的食物,出门时都在项链和手镯上挂上证明自己身份的标签。最后为了解决弥漫全城的尸臭,查士丁尼命人在金角湾加拉大挖了许多巨大的深坑,以埋葬死尸。据称每个大坑可以埋下70,000具尸体。
爆发在公元542年的这场大瘟疫造成东罗马帝国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人口大量减少。据相关统计,公元7世纪初,地中海世界的人口总数仅相当于上世纪初的60%。东罗马帝国至少有1/3的人口死亡,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而军队则同样面临兵源严重短缺的窘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