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灾难记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人为悲剧:剧烈污染(5)
    第七章 人为悲剧:剧烈污染(5)

    大家知道,核废物中的钚是一种不易溶解的元素,乌拉尔地区核废物中的钚,大部分被土壤所吸收。当水浸透蓄积着钚的土壤,钚与水作用,触发链式反应,水被迅速加热成水蒸气,水蒸气压力增大而产生强烈的爆炸,从而造成了这场骇人听闻的核灾难的发生。

    在核废料处理环节还没有解决好的时候,当时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为了跟美国人争高低,不顾科学家们的反对,下令提前开炉运转。为了节省核废物处理费用,苏联当局便把核废物都堆积在乌拉尔的林区之中,从而形成大规模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场地,留下重大隐患。

    通往该区的所有公路、铁路被封闭了长达一年之久。一年后,在该区外50km处设立了检查站,所有进入该区(有限度地开放)的机动车辆都必须接受检查,关闭所有车窗,不许拍照,要以最高车速通过,不得停车逗留。1958年到1968年不许该区居民生育子女。

    直到1978年,污染区还有20%的地方未能恢复生产活动。

    1989年2月,即核事故发生后32年,苏联政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了有关该次事故的技术报告,终于将该次事故公布于众。其实,这是苏联政府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苏联原计划在克什特姆镇邻近处建立一座快中子反应堆,在先拉斯诺亚尔斯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废物库。这项计划在苏联国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抗议。可能是因为针对这次反核风波,苏联官方才公布了乌拉尔核事故的有关资料,认为该次核事故后30年来并未引起明显的能证实的健康危害。

    太平洋进行核试验:比基尼事件

    1954年3月1日凌晨时分,位于太平洋比基尼环礁约160公里的公海上,日本“第5福龙丸”号渔船正在航行。此时在比基尼环礁上进行了氢弹核试验,天亮之前,天空被照得很亮,不久有烟柱升起。两个小时后,“福龙丸”的船员发现船上散落了大量氢弹爆炸后的灰,他们没有意识到,飘散到他们船上的,是具有辐射作用、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死亡之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