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狂风骇浪:飓风和洪水灾难(16)
1987年7月19日深夜,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霆闪电和暴雨惊醒了首都达卡和附近的居民。这是一场典型的热带暴风雨,顷刻间就平地成河,淹没了许多市镇和田野。在飓风和暴雨的袭击下,许多简陋的民房坍塌了,导致3万户居民无家可归。等到天明时,到处已是一片汪洋,一些地方只露出屋顶和树梢。被暴风雨和洪水折腾的居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可怜的人们就像鸟儿一样躲避在摇摇欲坠的屋顶和树上。为了防止被大风和洪水卷走,许多人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树上,情况十分危急。
这次特大暴雨要强于往年,孟加拉全国进入了紧急状态,总统下令调集军队和其他人员进行抢救。
但是天空像是一扇敞开了的水门,暴雨无情地下个不停,没有边际,直到8月2日为止,仍看不到暴雨停息的趋势。孟加拉全国低平,没有一座高山。在人口稠密的首都附近,甚至连一座像样的小丘陵也没有。人们和不断上涨的洪水争取高度,只有绝望地向屋顶上攀登。结构不良的房屋在洪水冲击和人群的重压下,不时坍塌下来,把灾民抛入滚滚洪水。
这次大洪水一直延续到9月初,全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遭受了水灾。据不完全统计,造成2000多人死亡,25000头牲畜淹死,15000万间房屋被毁,1300万公顷农田、2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涵洞被冲毁。水灾以后痢疾流行,又使80万灾民染病,近百人死亡,损失不可计数。
孟加拉国和中国华东地区同样处在河流下游,为什么洪水灾害频率远远高于后者,成为世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自然环境上看,孟加拉国地处恒河出口的三角洲上,境内有大小河流230条,濒临多热带风景和热带季风形成源地的孟加拉湾,地势十分低洼,是生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每年4月至9月,潮湿的热带季风向北移动,受到喜马拉雅山墙的阻碍,形成特殊的地形雨。和孟加拉国毗邻的印度梅加拉亚邦,意为“云雾聚积的地方”,雨量居世界第一,曾有年降雨量26461毫米的纪录。该邦的乞拉朋齐,是闻名世界的“雨极”。在喜马拉雅山墙前面降落的大量雨水沿着斜坡南流,汇集入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中,滚滚滔滔奔泻而来,进入地势坦荡低平的孟加拉国境内。一旦渲泄不及,就会造成河流泛滥或决口,很难避免洪水的骚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