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灾难记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章:不能忘却的人间灾难——唐山大地震(13)
    第三章:不能忘却的人间灾难——唐山大地震(13)

    造成这场灾害的主要因素:

    一是该地震的性质所致。城市直下型地震能量积累慢、周期长,就目前的条件基本无法预测。其震动方式特殊,垂直、水平均有震幅,烈度强,对城市的破坏性极大,而且神户市与震中距离近。

    二是地理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较脆弱。阪神经济区的城市大都建设在山坡、斜坡和人工填海造地上,经过强震,地基发生形变。城市抗震设防较差,使房屋(大都是80年代以前的建筑)、交通设施及生命线工程大量被毁坏,并引起火灾等次生灾害。

    三是震后救灾工作十分困难。地震后,神户市通讯不畅,道路阻塞,客观上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救灾无法按预定设想的方案组织展开。同时,也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关西震灾准备不到位,估计不足,行动迟缓。在实际救援中,出现了救灾指挥体系不协调、救贫物资供应混乱和火灾无法及时扑救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抗震救灾成了日本举国头等大事。其时日本政局暂呈平稳,三党联合政府提出首先救人,全力抗震等措施。日本人民也表现相当冷静、顽强。全国上下集中精力有序和富于协调精神,共同抗震救灾。

    与此同时,美、俄、法、韩、瑞士、新加坡、墨西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提供人力物力支援。国家总理李鹏也于地震当天致电村山首相,对日本灾区人民表示慰问,中国红十字会随即派出支援,表达了12亿中国人民对日本灾区人民的慰问关切之心。

    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引起了日本对于地震科学、都市建筑防震、交通防震的重视。当时,一般日本学者认为关西地区不可能有大地震发生,导致该地区缺乏足够的防范措施和救灾系统;特别是神户周围有相当多交通要道都通过隧道或高架桥,在地震时隧道受损严重,影响了搜救速度。神户市中,更因瓦斯外泄、木造房屋密集,引起快速的连锁性大火,如神户长田区,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