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蜡盘发声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里忍气吞声的歌女,《自由之花》中与蔡锷将军有着传奇恋的名妓小凤仙,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因缘》里的“两生花”沈凤喜和何丽娜,胡蝶的表演朴素真挚。30年代,胡蝶已成为艳冠海内外的电影明星,她的倩影出现在月份牌、广告画上,风情万种。
胡蝶的风情,是线条饱满的富丽与雍容。旗袍里满满地盛开着她的体态丰盈,肌肤里满满地透着凝脂的莹润。笑起来,是胡兰成形容的那种脸庞:绽开了满满的牡丹花。一对深深的酒窝也是盛了满满的酒意,荡漾着桃花潭水的气息,一代人跌在她的妩媚里——凝视着她你就迷醉,那梨涡的深实在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蝶就是一朵开得满满的牡丹花,温柔敦厚与明艳夺目兼而有之。“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这是薛宝钗的自写。淡极更艳,那种艳敦敦厚厚地铺陈开来,就成了国色天香,比如宝钗,比如胡蝶。
而胡蝶的“面若银盘”,也对应了薛宝钗。正巧,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曾经评价过胡蝶:“为人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三、电影皇后与民国第一美女
黛玉与宝钗谁更美?贾宝玉既为林妹妹的弱柳身牵肠挂肚,也为宝姐姐夏天里不小心裸露出来的一段雪白丰盈的酥臂而怦然心动。纤秀与丰腴,都是风姿;流丽与端丽,都是美丽。究竟谁更美?只能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阮玲玉与胡蝶谁更美?这个问题,也曾经街谈巷议。当时任《明星日报》主编的陈蝶衣捡起路人的谈资,灵机一动,为炒红自己名不见经传的报纸,在《明星日报》上进行了一场“电影皇后”的选美活动。这场选美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历经两个月的投票,结果胡蝶夺得第一,而阮玲玉仅居第三。
在各类评选中,胡蝶当选的是最美丽的女明星,而阮玲玉则被选为演技最佳的女明星。蝴蝶成为“民国第一美女”,她的一颦一笑,牵引众人视线,她的旗袍样式、发式妆容,带领时尚风向。总之,在那个年代胡蝶是众目顾盼的花魁,而阮玲玉是空谷里的那朵幽兰,低了头可以无人而自芳。
胡蝶是“电影皇后”,但论演技,连胡蝶自己也承认不如阮玲玉:“阮玲玉演得了我的角色,但我演不了她演的角色。”事实的确如此。在默片时代,阮玲玉是个感情非常细腻的“本能演员”,她能丝丝入扣地体味角色的情感,无声而有神,用眼神、表情、真情细致入微地走进角色的故事与人生。阮玲玉曾演过《神女》,她以精湛的演技把一个品格崇高的母亲与一个地位卑微的奇迹般地融合为一体,演到人物的灵魂深处,观众莫不为之震动。阮玲玉因此被《神女》的导演吴永刚比喻为“感光最快的胶片”。 后来,《神女》被改编成《胭脂泪》,由胡蝶重演,胡蝶的表演固然温良敦厚、娇媚风雅,但她似乎无法地诠释那个灵肉纠缠的角色,以致这部电影反应平平。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