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还有不少喜食狗肉的少数民族,他们制作的狗肉菜肴,烹饪方法独特,味道鲜美,吃起来别有风味。比如闽西长汀客家人烹制的“麒麟脱胎”就别具一格。制作时先将人参塞入麻雀腹内,再将麻雀塞入鸽子腹内,鸽子塞入小母鸡腹内,小母鸡塞入乳狗腹内,最后将狗塞入猪肚内,用线缝好后,将这个“连环套”放入锅中,投以各种作料蒸制。在各种滋味的浸润下,由“麒麟”腹中“脱胎”而出的狗肉,滋味自是非同凡响,有吃过的人甚至将它称为狗馔中的精品。
狗肉好吃,但并不是所有的狗都可以入馔的,城市里的宠物狗就不配,它们既无勇猛雄壮之姿,又无看家护院之本领,常常蜷缩于床榻之上,偎依在人的怀抱之中,煮来想必一股腥臭之气。如此无用,真算是狗家族中之最堕落者。
风流雅致吃
螃 蟹
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它呢?”既然勇士的头衔送给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接下来吃的人只能靠螃蟹来博取儒雅之名了。于是乎,吟咏螃蟹的华章丽词迭出不穷,几千年来边吃边吟,吃出了中国绵绵不绝的蟹文化。
中国人吃螃蟹有着久远的历史。根据《逸周书》和《周礼》的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有用蟹制成的酱,称做“蟹胥”。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录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南齐书》有何曾嗜食“糖蟹”的记录。《东京梦华录》则记载了炒蟹、洗手蟹、酒蟹等多种食用方法。再后来发展到靠一两个篇章已无法容纳人们对螃蟹的研究成果,于是自唐代至清代,陆续出现了《蟹志》、《蟹谱》、《蟹略》、《蟹录》等许多关于螃蟹的专门著作。
从晋朝开始,人们渐渐将吃蟹当成一件风流雅致的饮食消遣,并把吃蟹和饮酒、赏菊、赋诗联系起来,于金秋时节汇聚亲朋好友,饮酒食蟹,成为抒发闲情逸致的一种文化享受,而文人墨客便是这一时尚的猾倡导者。《后山诗话》中有“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说,可见文人骚客对螃蟹何等的推崇了。更有甚者,还有人因恋成癖,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以《闲情偶记》一书名噪天下的李渔便是头等的“蟹痴”,他自称以蟹为命,“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每年蟹还没有上市,他便早早准备下买蟹钱,自呼其钱为“买命钱”,从螃蟹上市之日直至断市,他家七七四十九口大缸盛满螃蟹,每天用鸡蛋白喂养催肥,一天不食蟹便觉虚度。今日吃了还惦记着明日,为了断季后仍能有的吃,还要用绍兴雕花酒腌制“醉蟹”,以备冬天食用。而腌蟹的酒也自有妙用,这酒可以供他一直饮用到来年螃蟹上市时。真称得上“蟹痴”中的完美主义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