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发祥什锦麻花
天津的地方小吃和名点品种相当丰富,其中尤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什锦麻花三样最受天津人珍视,并称“天津三绝”。如果你到天津游玩,接待你的天津朋友少不了为你做“导吃”服务——首先当然要吃一顿“狗不理”包子(“狗不理”的名字太怪了,让人忍不住要前去和包子理论一番);接下来游逛的时候,不小心就走到卖耳朵眼炸糕的店铺前,看到色呈金黄、形状可爱的炸糕,自然要吃上几个;观光完毕离开天津时,不必说,十有要带上几盒桂发祥什锦麻花,甚至你还没开口,朋友就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最早见到桂发祥什锦麻花时(当时称它为天津大麻花)非常惊讶,没想到麻花可以做得如此之大,简直不知如何下口。天津的姨姥姥每回来都要带上七八盒,捆扎成四方体,使我觉得她很阔绰很有派头。麻花油渍渍的,盒子都给油湿了大半,打开红色的纸盒盖,香味立刻盈满整个房间,让人馋涎欲滴。这七八盒麻花总要吃上好些日子才能吃完,房子里好些日子便一直充满着麻花氤氲的芳香,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桂发祥什锦麻花是用半发酵面经油炸制成,里面包有以芝麻、青梅、糖姜、核桃仁等调拌的什锦馅料。具有口感油酥、酥脆香甜的特点,因为材料丰富,香味特别醇厚,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变味。
以“津花”为商标的桂发祥什锦麻花始于上世纪20年代,因其店铺原址设于东楼十八街,所以俗称“十八街大麻花”。当时的店主为范贵才、范贵林两兄弟,他们经潜心钻研,探索创新,采用半发酵面搓条,其中再夹上什锦馅条,以独特的手法和别致的风味赢得了广大顾客的青睐,畅销于京津地区。后来,兄弟俩分开经营,分别名为贵发成、贵发祥,通过互相竞争,使得麻花的质量日臻完善。1956年,两家再次合并,定名为桂发祥。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演变成为今天的桂发祥麻花公司,并在市内外建立了多个生产厂和分店,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桂发祥什锦麻花有不同的规格和包装,每根的重量不等:50克、100克、250克、500克,还有重达1.5千克的特质大麻花,堪称麻花之冠。
桂发祥什锦麻花的制作相当考究:将面和好后,用轧条机轧成长短两根条,将短条沾满芝麻,搓为和长条同长(36厘米)。另将青梅、糖姜、核桃仁、青丝、红丝切碎,与面粉、花生油、白砂糖、桂花、碱水和匀,搓成36厘米长的馅条。烹制时将1根馅条与7根白条、2根麻条搓成麻绳形,折过两头捏好,拧成长扁圆形,下热油锅炸,至色呈棕黄捞起即成。
桂发祥大麻花有副大大咧咧的架势,往那儿一杵显得很有分量,这一点倒和天津汉子给我的印象相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