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泰山还是固守着它千百年来的尊严和神圣。有关部门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来,他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如今泰山每年的旅游人数在175—200万左右,在旅游旺季也就是“五一”、国庆等高峰时段,每天上山人数达到8万人左右。如1999年5月2日全天的售票统计人数为5.47万人。当天工作人员从南天门到指挥部一共60米距离,因为人太多,挤不过去,短短几十米路程,竟要走一个半小时。山顶0.6平方公里,实际上可以容人的地方只有0.2平方公里不到,充其量也就能容一两万人。高峰时,乘坐索道的游人要排队等待五六个小时。现在泰山索道的载客量是每小时300人,经扩建后,要达到每小时1000—1500人但经过这样的改建,山顶上的游人不是更多、风景区不是更加不堪重负了吗?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在许多十分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内,如长城、黄山等都修了索道。现全国索道以每年20—30条的速度增长,从泰山第一条索道起,至今已有200多条索道。并且,所有建设项目都会给风景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看是什么程度。泰山历朝历代都在大兴土木,满山的石刻、庙宇等都是那些工程的杰作,也正是这些几千年的积淀才使泰山成为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如一草一木不能动,现在的泰山什么样?而且一项工程的能动与不能动应从什么时间界定,哪年以前动是对的?哪年开始动是错的?谁也不知道五千年、四千年、三千年以前的泰山什么样?按现在的观点看,当年的满山石刻是不是乱写乱画?泰山在1987年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在中天门到南天门索道站建成了几年以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因此可以认为索道并没有影响世界遗产的成立。
这些观点乍一看很有道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