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搬不动
平遥是文明的碎片。
是吗?
不是吗?
平遥毫无疑问有着灿烂和纯粹的历史。
平遥是一个完整的古代县城原形。现存的平遥砖城是600年前明洪武三年扩建的,以后又屡次修葺。城墙周长6000多米,高6至10米。城池为方形,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共有6座城门,有龟城之称。南门为,北门是龟尾,东西四个门就是它的四条腿了。城中有4大街、8小街、72条蚰蜒巷,组成了一个八卦图案。
无论怎么说,在今天看来, 平遥是旧时文明的一个坐标。尽管它东西南北的指向早已失去了现实的意义。
170年前,当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时,在平遥繁华的街上已是票号林立、财富云集,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中心,其地位犹如今天的“华尔街”。
当这座古城完成了自己辉煌一世的金融使命以后,今天又肩负起后人的另一个重托——旅游。这是平遥现实的回归,也是它最后的选择。所以当在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危护好古城,合理开发旅游业,政府决定将5万居民中的一半搬迁出城。然而,6年多时间过去了,古城中仍有4.5万常住人口。
从游人的眼里看过去,平遥有着太多的不协调。文明的碎片太过沉重,现实的诱惑太过迷人。
平遥几乎支撑不住。
平遥的4大街8小街,昔日雄踞着以日升为首的22家票号,堪称中国金融第一街。如今,那精致的屋宇,森然的高墙,依旧古雅又不失生气。然而,当游人走在街上,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能看见不少推自行车的、买菜的、背书包上学的居民,来来往往穿梭于这道古典的风景当中,感觉既拥挤又不协调。
问题还在于世道人心。
在古城的几个城门口,经常会有人抬着自行车、三轮车翻越六七十厘米高的铁栅栏,嘴里还抱怨:“太不方便了!”“搞什么旅游开发?老百姓没得到好处,还搞出这么多麻烦!”
这些居住在城里要到城外上班的人,每天都要这样折腾数次,使交通拥堵不堪。只有那几块写着“6?18点禁止一切车辆通行”的牌子,还痴情地守着几道形同虚设的铁栅栏。
人心散了,旅游的事又怎么能办好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