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周庄边上
——关于周庄,一些题外的话
在中国,许多名胜古迹没有被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就立即进行挖掘、开发,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塑像刻碑,甚至修建现代化的停车场、游乐场、宾馆,抠黄金旅游线路,名为复古整修,实则是大造现代旅游景点;名危护文物古迹,实则是从古迹中开发“铜币”。在那些开发成型的古迹景点里,不光是各类现代人造景点比比皆是,人为的捧场表演更是随处可见,至于商家、摊点前的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有的甚至还有算卦的、烧香的、拜佛的、装神弄鬼骗人的,游人看到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节目,俗不可耐的表演,加上处处过关斩将的不菲的门票更是令人感到扑鼻而来的是滚滚铜钱的气息,好端端的一处古色古香的历史遗迹被糟蹋成了一个“四不像”的“劳什子”。
如果我们对这些文物景点、历史遗迹一味地如此开发,硬要让古老的文明与金钱媾和,让现代化的车轮、现代文明的皮鞋一遍又一遍地碾压、践踏那些古老的纤尘不染的山寨,那些风雨飘摇的木楼,那些刚刚出土的恐龙足印化石,那还能有什么文化遗产可以保存下来?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曾经说:有些世界遗产“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被逼着乔装打扮出去赚钱”。难道我们就这样给古老的文明贴上时髦的商品标签,然后让它出去展出、接客、赚钱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