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笔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旅游与环保:生存还是死亡?
    旅游与环保:生存还是死亡?

    有一个常识总是被世人遗忘:世上没有免费供应的午餐。

    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旅游资源是这个世上“免费供应的午餐”。其实不然,旅游资源绝非取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绝不是“免费供应的午餐”。即便是人造景观,“再生”的结果也可能使文物价值荡然无存。一座千年的古楼复修,可以再现古楼之风韵,却难呈现古楼之神韵。自然景色一朝丧失,不复再来。

    威斯勒是加拿大南部的一个小镇,赢得了举办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资格。但该地却对外宣布“拒绝旅游开发”,即使上亿、上千亿美元的投资,也一样谢绝。这个世界级的全年性旅游胜地每天给威斯勒带来的税收有100万加元,但他们意识到,旅游业的繁荣同样也会带给他们环境压力以及游客无限制增长引发的各种潜在问题。

    的确,旅游开发如果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当地的旅游资源为代价,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不可取的。诚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会改善、美化资源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条迹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行为活动又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过度、过乱地进行旅游开发将导致景区的城市化、现代化、商业化及人工化。

    尽管国家出台了《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暂行条例》,条例规定要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的完整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历史风貌,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眼前利益,有的地方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还是过度开采地下水、乱砍滥伐森林,甚至有些被国家列入保护的资源、文物、民宅也被其开发掉了。这种现象的泛滥,使景区美感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旅游是人类追求美与享受的一种文化性活动。旅游者要求旅游环境舒适、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景物宜人。环境优美,就能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例如花园城市新加坡,本土除了海滩和阳光,几乎再没有什么自然旅游资源了。但新加坡人建造了十分清洁安静的环境,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并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圣淘沙岛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仍然得到惊人的发展,每年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人矢乎是本国人口260万人的2倍,创汇近50亿新元,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