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在海外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宝座其外,玉佛其中
    宝座其外,玉佛其中

    ——金冠饰玉观音

    名  称:铜鎏金嵌宝座金冠饰玉观音

    制作时间:六世班禅献给乾隆七十大寿(1780年)的礼物。

    类  别:羊脂白玉观音,羊脂白玉是一种角闪玉,为白玉之最。其特点是洁白、

    光亮、温润、细密。上佳的白玉无瑕,最好的“白如截肪”,即好似刚

    刚割开的肥羊肉脂肪。其硬度为6至6.5,仅次于翡翠。

    价  值:500万元人民币

    最后露面:诚铭国际(北京)拍卖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

    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卖此件国宝。

    持 有 者:曾由一台湾收藏家购得,2005年初,被诚铭公司说服将该文物拿到北

    京拍卖。

    流失原因:清朝末年的百余年战乱,使之流失欧洲。

    曲折经历

    此件国宝原为清朝时期西藏进献乾隆皇帝的祝寿礼,藏传佛教的兴盛使得这件金冠饰玉观音也深深地渗透着佛教文化的气息。

    乾隆皇帝酷爱玉器,他最喜欢的珍贵玉器,收藏在一种叫“百什急的盒子里,“百什急共分为九层,每层有若干个抽屉,抽屉中的每件玉器都有它专用的小格子,格子形状与玉器完全吻合。

    上之所好,下必流行,当时藏玉赏玉在宫廷内外成为时尚。乾隆四十三年(1778),西藏六世班禅贝丹意希活佛听说乾隆(1780年)举行七旬万寿庆典的消息后,通过章嘉呼图克图奏请赴热河,参加皇帝七十寿辰庆典,向乾隆祝寿。乾隆高兴地答应了,并决定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规制为其建造行宫。次年六月,六世班禅特地从西藏赶去避暑山庄为乾隆皇帝贺寿,并进献寿礼。六世班禅率领堪布及僧职人员,从后藏扎什伦布寺起程,开始北上,经过一年多近两万里的艰苦跋涉,于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日到达承德,进献寿礼,其中就有这尊铜鎏金嵌宝座金冠饰玉观音。

    六世班禅在途中备受朝廷的关怀,乾隆帝不仅派人接待,而且不断地赏赐东西。与此同时,乾隆帝还特命在承德营建须弥福寿之庙,以供班禅入觐时居住。六世班禅到达承德后,受到乾隆无以复加的礼遇,堪称一代之盛事。二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乾隆皇帝提出希望六世班禅多住些时日,并且准备了一份厚礼回赠六世班禅。

    清廷内室大多信奉佛教,在佛教中,观音菩萨是西方佛祖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佛祖身边的胁侍菩萨。当世间众生在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所以这位菩萨的名号就称为“观世音”。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在佛教各种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加上西藏班禅的这次觐见,密切了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关系,推进了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史上流光溢彩的一章。因此这尊观音菩萨被单独供奉在清廷中。可惜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金冠饰玉观音后来却不知何时流落到海外,没了音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