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在海外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2/2)
    1908年,他放弃了“东英楼”,创立了另一家公司叫“来远楼”。这时的买卖古董对卢芹斋来说,就好像常人买卖家具、瓷器。

    那个时代的中国,清朝土崩瓦解,国宝四方流散,是古董市场最红火的时期。很多王宫贵族、八旗子弟失去生活来源,把祖先遗留的或从宫里偷的古董拿来典卖。上海城隍庙附近,是中国最大的古玩市场,庞大而又繁忙,其次才是北京琉璃厂,天津和香港。

    卢芹斋和北京上海古董行的大买卖人结成了一个圈子,类似现在的商会,不久又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私人文物进出口公司——“卢吴公司”。卢芹斋驻巴黎,英语好的姚叔来驻纽约,上海的吴启周、北京的祝续斋给他们进货,运往上海,在由吴启周往巴黎或纽约发出。“卢吴公司”成为最早、最大、时间最长的文物出口公司。

    气大财粗,看上的货一般就没人和他争了,举凡彝鼎、铜器、古玉、瓷器字画、唐仁无一不在交易范围。世面只要有稀世古货,就会转到这个圈子人手里。原因是很多大件货要价极贵,动辄上万的银圆,一般的买卖人根本无力问津。而这个时代欧洲正是繁荣的时期。东方热成为一种时髦,玩中国的古董成为有身份、有教养的象征。在中国显得很昂贵的进货价钱,到了巴黎简直成毋宜的可笑,故此“来远楼”有丰厚的利润可赚。

    卢芹斋是个好学不倦的生意人。他是商人,可比一般的古董商人高出了很多;生意做得很活分,该让就让,有魄力,出手很大方。有时连买的人都不好意思。可该赚的时候也非常狠辣,有时一件古玩可以放几年、十几年不出手,只是悄悄的放出风声,待到时机一到,市面繁荣之时出手。造成哄抬的场面,盈利是进价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他从1915年起至1949年,盗卖文物30余年,盗卖文物不计其数。从时间上看,龙门两尊佛首的遗失与他很可能有关。

    火顶洞左胁侍观音菩萨头像约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前被盗,80年代初被美籍华人陈哲敬在一次古董拍卖会上购买收藏。

    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1907年至1921年期间被盗,首运到法国,后流落到比利时,上个世纪70年代末被美国收藏家购买收藏,1991年春在纽约被美籍华人陈哲敬慧眼识宝购得。从瘦型脸和衣褶看,他初步推断为龙门遗物,并得到中央美院美术史教授汤池的认可。1992年10月,陈哲敬带着二三十幅佛首的照片来到龙门石窟,拜见了时任龙门石窟研究所名誉所长的温玉成先生,希望与龙门石窟研究所合作,对这些照片进行鉴定。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鉴定,终于确定了高树龛佛首和左胁侍菩萨两颗国宝级佛首确属龙门石窟,并确定了其所在的佛身,陈哲敬所购得的佛头与龙门古阳洞高树龛佛身能够完整复合。

    此前有人要出100万美元买其中一件佛首,陈先生都没卖,因为把佛首留给龙门石窟是他的心愿。2002年7月5日,陈哲敬携带他所收藏的佛像回国,在北京饭店举办了一次“珍稀文物展”。这五件造像,分别是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火顶洞观世音菩萨头像、弥勒菩萨头像、唐代立佛像佛头、唐代前期飞天造像。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陈先生那里征集回国。

    现如今这五件流失海外的文物,在欧美等国颠沛流离80余年后,终于回到它们魂牵梦萦的千年家园。其中有两尊造像已在龙门石窟找到了准确位置,即北魏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和唐代火顶洞左胁侍观音菩萨头像,造像均能与现在的龙门石窟残像身首合璧。

    国宝内涵

    高树龛位于古阳洞北壁上层,是一个重要的中型佛龛,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93-499年),完工于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高树龛所在的古阳洞是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前后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众多王公贵族和官员发愿雕凿。

    这尊高树龛佛头是古阳洞高树造像龛释迦佛的佛首,高32厘米,头部饰波纹高髻,面目清秀,略带微笑、棱角分明,是北魏后期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它处于雄浑阳刚的云冈期向秀骨清像的龙门期的过渡时期,强烈地体现出鲜卑拓拔族刚强雄毅的民族性格。斜披袈裟、偏袒右肩的服饰特征,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风格卒期的雕刻,艺术价值高。它的特殊性在龙门石窟是独一无二的。

    火顶洞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头像高37厘米,面相稍长,脸部丰腴圆润,五官比例匀称,神态静穆端庄,头束高髻,长眉呈弧线形,眼睛细长微睁,鼻梁挺直隆起,唇部微闭翘起,是7世纪末至8世纪初典型的初唐后期代表作品。这尊菩萨头像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前被盗。观世音菩萨头像所在的火顶洞,因位于火烧洞上方悬崖上而得名。

    火顶洞的造像是唐代龙门造像艺术大唐风范的优秀作品,时间为武周时期(690-705年),正是唐朝国力强盛,文教事业发达,雕刻技术日臻成熟、完善的黄金时代,处于唐朝“开元盛世”的黎明时刻。造像展现的躯体丰腴,面相圆润,隆胸细腰,典雅端丽,线条流畅,精雕细刻,是唐代龙门石窟造像艺术的优秀作品。

    飘逸的飞天造像佳品可以断定是唐代前期雕刻的,是从龙门某一洞窟中成组飞天中凿下来的珍品。飞天造像长36厘米,从其优美的造型来看,她就像一个初出于云海的神女,飞天像的面部很饱满,文静秀丽,端庄飘逸。整体造型随其飞舞的姿势形成左高右低,腰身横斜,左臂飘带垂直上浮,头部双鬟随其动势成右大左小,脚部弯曲乘着云朵,身体下面由卷云托着,身上披着的布帛在风中飘舞,看上去极其轻盈悠然,于静中产生宛若飞翔的动。尤其是她那宛若少女般的妩媚端庄与婀娜娟秀的轻盈体态,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尊飞天从雕法来看非常简洁,几乎不做任何的精细雕琢,看上去却上那样的洒脱自然,是非常难得的佳品。

    在龙门石窟的确切位置还没有最后确认,但雕刻时期可以确定伪魏。弥勒菩萨头像高23厘米,头戴高宝冠,冠前有化佛,眉目清秀,双目低垂,姿态安详,应为龙门北魏时期某龛内主尊缺首的交脚弥勒菩萨头像。

    唐代作品,佛头高17.8厘米。顶有波状高肉髻,饰3朵漩涡纹。面目圆润,高眉长目,双目微闭,唇部略抿微翘,神态文静高雅,雍容大度。雕刻手法朴实,刀法流利自然,应为龙门石窟唐代某佛龛中散落的小佛的佛头。

    国宝价值

    作为魏唐皇室许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龙门石窟代表了我国古代民族雕塑艺术的完整体系。因承载着巨大的艺术文化价值而屡次遭劫,而古阳洞因其精彩重要,不幸成位劫盗最严重的洞窟之一。

    回归的五件文物都是国宝,是北魏晚期至盛唐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期的优秀作品,展现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风范,是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造像极为珍贵。从目前确认的两件佛首看,可以反映出北魏和唐朝时我国的石雕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其中,两件佛首已分别被确认为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和龙门石窟火顶洞观音头像,并将予以复位。特别是古阳洞高树龛北魏释尊佛头,著名杨大眼大龛上方一列小型龛中现知唯一存世的主尊佛首,该龛左侧“造像记”为赫赫有名的北魏书法《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魏碑中之佼佼者,现复位合璧,价值不言而喻。

    这些佛首雕刻精美,可以说是当时龙门石窟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由于历代战乱和人为因素,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的佛像不太多了,尤其是北魏时期的就更少,所以说它们价值连城一点也不为过。

    同类国宝

    龙门石窟唐代石雕是雕刻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的浮雕罗汉像,高84.3厘米,原为洛阳龙门石窟看经寺南壁第一尊罗汉像上半身,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盗往国外。它最初是1970年在英国伦敦公开拍卖的,后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的已故文物收藏家赫尔曼·利维收藏。1978年,赫尔曼·利维将这一文物捐给加拿大国家艺术馆。

    加拿大国家艺术馆2006年5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该馆收藏的一件中国龙门石窟的唐代罗汉石雕归还给中国。据该馆馆长说,为了能让这件文物回到它原先的地方,为了能更好地保护人类文化艺术的遗产,加拿大国家艺术馆决定将这一珍贵文物送还给中国,并与中国政府就送还事宜进行了商讨。最终,这尊流失海外多年的洛阳龙门石雕被运抵河南博物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