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西征,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几十万骑兵浩浩荡荡,如滚滚洪流,向西方扑去,一路上所向披靡,横扫一切。面对蒙古大军的进攻,首当其冲的国家中统治集团内部意见不一:有的主战,有的主降,有的逃亡;周围邻近国家的上层人物,有的派兵支援抗击外族的入侵,有的派使者向蒙古人表示和好之意;就是蒙古大军内部,在对待向何处进军、如何用兵的问题上,也各执一词。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蒙古人的入侵》一书广阔的场景和纷繁的头绪。
就《走向“最后的海洋”》而言,大致有这样几条线索:一开始,作者先落笔于巴格达,写巴格达的哈里发如何找到几百年前曾统率阿拉伯大军征服过西欧的著名将领的后裔,如何派他作为使者去谒见拔部汗,打入蒙古人内部,一方面刺探情报,另一方面设法将蒙古人的进攻锋芒引向别处。接着,作者又写斡罗思诺甫哥罗德公爵的使者如何携带重礼来到拔都汗大帐,企图赎回斡罗思战俘,而拔都汗如何挽留使者为他效劳,使者又如何脱身回国。而后,作者才将描述重点转到拔都汗筹划进军乞瓦上。这里,作者又交替地写了几条线索:一是蒙古大军内部如何决定围攻乞瓦,一是地处乞瓦以东而首先遭到蒙古人进攻的库蛮人如何西迁,一是乞瓦统治集团如何部署抗击行动,一是乞瓦市民如何迎击蒙古大军。然后,作者写拔都大军长驱直入东欧,一直打到巴尔干一带的经过。这里,作者既写了欧洲各国国王和罗马教皇在对待蒙古大军攻占问题上的争吵,又写了山民们的英勇抗击,还写了蒙古士兵长途跋涉的痛苦。最后,作者写了蒙古大军首领人物在撤兵问题上的激烈论争,写了拔都汗回到萨莱之后面临王族间勾心斗角而给他带来的妻儿并死的可悲场面,写了拔都汗因后继无人而对未来的重重忧虑。一场西征以轰轰烈烈开始,以悲悲切切结束。最终,成吉思汗家族诸王和将领分崩离析,外国使者也各归其主,只剩下拔都汗一个人背负起支撑金帐汗国局面的沉重责任。
四
《蒙古人的入侵》可算得上一部宏篇巨制了。除了广阔的场景、纷繁的线索之外,更有众多的人物。据粗略统计,瓤曲的人物近百个,就是第瓤《走向“最后的海洋”》也有几十个,有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有的是虚构的小说人物。
这几十个人物中,有的在第一部就露面了,有的是第二部中出场的。这些人物的身世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在第一部或第二部已经作过交代。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他们在第瓤的言行,译者择其主要者作一番概括介绍。
拔都汗。真实历史人物。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汗的长子。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大汗位后,决定再次西征,委任拔都汗为西征主帅——“只罕盖尔”。他勇敢刚毅,惯于征战,所向披靡。
哈吉·拉希姆。小说虚构人物。哈吉·拉希姆是花拉子模国玉龙杰赤城人。他后来云游四方,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城,获得了“哈吉”的头衔,并成了一名托钵僧。在成吉思汗即将入侵花拉子模时,他在返回玉龙杰赤的途中,结识了为成吉思汗充当暗探的花拉子模商人马哈穆德(第一部中译作马合木)。马哈穆德当上察合台河中地区的顾问之后,哈吉·拉希姆成了马哈穆德的录事。后来,马哈穆德又把他作为亲信推荐给术赤。从此,哈吉·拉希姆成了术赤之子拔都的老师。其时,拔都只有9岁。术赤死后,拔都汗被速不台—把阿秃儿带往中国。此后,哈吉·拉希姆又云游了近十年。到拔都汗西征时,他才再次找到拔都汗,被留在汗帐中,并受拔都汗的委托而为之撰写《旅途郧》,“将蒙古大军征服世界的业绩真实地记录下来”。哈吉·拉希姆是贯穿于瓤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通过这个虚构的人物,特别是通过他的所谓《郧》,作者往往可以顺利地交代出小说中不便交代的种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他的口直接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速不台—把阿秃儿。历史真实人物。速不台是其本名,把阿秃儿是其封号,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名将。他和另一名大将哲别在成吉思汗西征时随行,屡战屡胜。后来,术赤在一次围猎中莫名其妙地被刺而死,速不台便将拔都带往中国,进行保护和教育,直到拔都。后来,拔都汗西征时,速不台又任副帅和军师。因此,第瓤小说中在写到拔都汗召开军事会议时,每每突出速不台的地位,而且拔都尊称他为老师。速不台在拔都面前也常以保护人自居。
贵尤汗。历史真实人物。贵尤汗是窝阔台汗之子。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被选为大汗。窝阔台死后,贵尤汗曾当垢年大汗,但很快就死去。之后,蒙哥才在拔都的支持下当上了大汗。贵尤和拔都本是叔伯兄弟,但两人关系不和,在西征时一直争吵不休。以至后来每当拔都汗召集王族成员开会时,贵尤只派代表参加。
尤勒杜兹哈敦,尤勒杜兹是本名,哈敦是汗妃之意。小说虚构人物。尤勒杜兹是一位钦察游牧老人的养女。她自幼与游牧老人的儿子木苏克十分要好。后来,尤勒杜兹被拔都汗看上,纳为妃子,木苏克也被拔都委以重任。这样,一对恋人便被活活拆散。但是,尤勒杜兹对木苏克的爱情一直保存在心底。这就是当尤勒杜兹听说木苏克在西征时战死,便不吃不喝,明知有人加害自己而不作防范的原因之所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