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最后的海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40 百户长的牛车
    40  百户长的牛车

    三对黄牛拉着一辆蒙古大车,冒着黄尘,缓慢地却又一刻不停地前进在布满枯萎了的银羽茅的草原上。那副一人高的无辐木轮发出了充满忧伤和绝望的吱吱呀呀的尖叫声,在从前无人问津的广阔草原上留下两条长长的深深的辙印。

    在左前方拉套的那条牛却不是黄牛,而是长着白斑的花牛,体格健壮,脾气急躁,名叫“阿尔班—察格”(第十个)。这种健壮的牛通常被显贵的台吉或济农①作为头牛套在大车上。台吉或济农的牛车上一般套五对或者十对牛。头牛必须具有从远处容易识别的特征,以便牛车主人在蒙古大军投入远征的千万辆咿呀作响的牛车中很快就能找到自己那辆。

    这辆牛车却是一个普普通通,并不显贵的蒙古人的私有财产。这个蒙古人就是百户长阿扎日很—塔赫亚。最初,他从吉祥而甜蜜的怯绿连河②的蒙古人遥远的故乡来到金人——热爱劳动、技术精湛的中国人——的都城,在长途转战中头发变得花白了。后来,他越过干旱无水的戈壁沙漠来到欢乐温厚的花拉子模人——在未遭到蒙古人入侵之前,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幸福的一个民族——的都城玉龙杰赤,这征程更为严酷。阿扎日很—塔赫亚经历的这两度征战,都是在一代伟人的统率下完成的。这位伟人的名字,现在蒙古人是不能直接说出口的。他给蒙古民族带来了无上光荣,给蒙古王公、将领带来了无尽财富。有一部分虏获物也落在普通蒙古士兵之手。只有一匹虽然健壮但体格矮小的战马,再加上一只破旧的马鞍和两只磨坏了的褡裢,怎么能携带这许多东西呢?于是,那些拥有私人牛车的人就成了幸运者。这种牛车套着吃苦耐劳、不知疲倦的犍牛,车上再坐上一位忠诚的妻子,身边有一个机灵的男孩或女孩作为家务助手,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阿扎日很—塔赫亚的妻子是他征途中的可靠伴侣,操持家务的主妇,保管战争虏获物的能手。他得到财物,便跑到牛车旁扔进去。他知道,妻子总会找到一个合适地方,把财物收藏好的。

    这辆牛车是阿扎日很—塔赫亚当初在玉龙杰赤近郊拣到的。他让当时在他的官长——火儿迷失万户长车上充当过奴仆的妻子坐进车里,又把各种衣服塞到车上,套上两匹连驼峰也瘦瘪了的骆驼,就上路了。再后来,情况越来越好,就像春天的草原一般日日繁盛起来。由于妻子的耐心和俭省,他从一个大手大脚的流浪汉变成一个精明清醒的主人。后来,火儿迷失汗任命他为十户长,两年后又任命他为百户长,并将一些重大任务托付给他。从此,他的情况就更加好了。

    这辆牛车长久以来成了阿扎日很—塔赫亚一家的迁徙式住所。这家人家渐渐发展起来。除了一头花牛和五头黄牛外,又出现了两条狗。一条是只忠实的看家狗,长着又黑又长的毛,体格健壮。另一条是全家食用野味的主要提供者,一身黑毛,健壮敏捷,整天在草原上跑来跑去,不是抓田鼠,便是逮兔子,有时候还能捕到狐狸。它把猎获物无一例外地衔给女主人,女主人接过来剥掉皮,或煮或炒,供全家人食用。吃剩的东西,便抛给两条狗享用。

    车上还有三个孩子:一个三岁多的女孩儿,两个五六岁的男孩儿。这几个孩子都是女主人在萨莱拣来的。那儿,有许多大胡子斡罗思俘虏在修建宫殿的工地上干活。他们有的来自弗拉基米尔,有的来自梁赞。他们身体羸弱,大批人处在死亡线上,孩童的处境更为可悲。他们一个个瘦得身子像干柴,大腿像麻竿,可怜巴巴地哀求道:“给点面包吧!给点饭渣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