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上,美国有16架b-2型轰炸机,56架b-52h轰炸机,这些飞机上总共装配了1750多枚核弹头。
相比对核武器的开发、研制,对它们的维修和保养同样是耗资巨大的工程。通常,越是精密的武器,往往越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因此,在面对外界人士对美国核武器数量的质问时,美方把原因归结到这些武器需遥养上,他们以“俄亥俄”核潜艇为例作出这样的解释,虽然美国有18艘核潜艇,但通常情况下,其中的1/3都处在“保养期”,被迫停靠在各主要港口,不能投入实际战斗。一旦战争打响,美国真正能派上用场的核武器将远远少于它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因此,美国必须在和平时期储备大量核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军方的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服人,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副所长、著名核武器专家斯蒂芬·扬格就在他的一篇题为《21世纪的核武器》的文章中反驳了这种观点,他尖锐地指出,美国现在拥有的大当量核武器足以达到任何战略目的,是对世界和平的一大威胁,它们的数目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他分析后还说:“这个数量实在太大了,足以将全球毁灭好几十次。”因此,扬格建议用精确制导的常规导弹取代现有的大部分战略导弹。
美国大力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战期间,为了达到与前苏联“相互确保摧毁”核战略的需要,美国与前苏联展开了大规模的核军备竞赛。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核部队中的大部分仍然一直处在高度戒备状态,以确保实施可靠的核威慑,以及在美国认呜要的情况下进行核攻击。这样,美国就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国家。在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方面,时刻保持着战备状态,以应付突发危机;在核动力潜艇方面,大约有1/3担负作战任务的核动力潜艇在海上进行例行巡逻,同时,美国的海军始终保持两组满额艇员轮流执勤的规定。在接受指令后,550枚一直处于戒备状态的潜射弹道导弹在10分钟内便可发射完毕,几分钟后就在目的地爆炸。
美国研制生产大量核武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对他国具有超强的威慑,更是为了能够迅速、方便地发起核攻击。为了实施这一目的,在冷战期间,美国就秘密在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核武器。据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上刊登的一屁道披露:从1945年7月到1977年9月,美国在全球27个不同地点部署了核武器,这些地点中包括18个主权国家,还有一些是美国控制的地区。五角大楼公布的一份解密文件也称: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时期,美国曾在亚洲的关岛、日本冲散菲律宾、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部署了大约1600件核武器,其中大约有一半是被部署到美军在冲绳的军事基地。美国之所以在亚洲部署这么多核武器,是为了对付它所谓的潜在的敌人。即万一发生冲突,就用日本作为一个对中国或者苏联发动核攻击的基地。这一时期正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发生台湾海峡危机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尽管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将核武器真正投入到与它发生实战的国家中,但军方却一直没有放弃对新型核武器的研制与开发。为了加快新型核武器的研制开发,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授权法修正案》,要求国防部和能源部“着手研究如何摧毁敌人防守坚固、位于地下深处的目标”。该法案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进先进核武器开发的许可证。为了响应这一号召,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计划在15年内对库存的6000余个老化的核弹头进行修整。光是这一项任务,美国平均每年大约要花费46亿美元。
不仅如此,据报道,近年来,为了能够精确打击世界各地深藏在地下的重要核心目标,同时又能避免民用设施遭到大的破坏和损伤,美国国防部一直研究开发新一代核武器。对此,美国政府和国会解释说:“这种新型核弹主要用来对付地下军事指挥中心和其他地下掩护设施,因为五角大楼认为,越来越多的‘敌人’已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指挥中心转入地层深处,以躲避美国核武器的攻击。”其实这已不是美国的新动向,早在20多年前,美国的核武器专家和军事战略家们就已经开始探讨研制这种新型核武器的可行性。后来,这些人中有很多成为布什现政府的一些重要成员。他们认为:“通过发展这种小当量的‘钻地’核武器,美国可以安全削减目前拥有的6000个大当量核弹头的库存总量,而且一旦真的将这种新型核武器投入使用,摧毁敌方深藏在地下的掩体或国家指挥中心将易如反掌,其威慑和实战效益都很明显。”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