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在中国是一个很让人羡慕的“头衔”,那么美国呢?美国是否也有“高考状元”?他们和我们的“高考状元”有何不同?通过对南京外国语学校里12位特殊的客人的调查就可知一二了。这12位客人都是美国中学生最高等级奖学金“总统奖学金”获得者,而且即将升入耶鲁、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高校就读,在美国也算是“高考状元”了。
这些“高考状元”除了“高考”(在美国叫sat)成绩绝对优秀之外,而且个个还都有一手“绝活”。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女生katie看上去文静秀气,竟是一名探险家,已经探索贡极、游历过欧洲,还喜欢跳伞;来自亚特兰大的jessi则擅长绘画,曾举办过一个画展,集中展示她所在高中的食堂工作人员的形象;马萨诸塞州的ben是波士顿青年交响乐团的长号手,喜欢野营和攀岩,还曾徒步走遍了美国东北部。而且这些“状元”在学校还都是“官”,有的还身兼数职,katie是学校报纸编辑,还担任人际关系咨询理事会的联合主席;joanne是年级主席和学生会主席,还担任beta俱乐部的领导;jake则是校学生政府的财务部长,国家荣誉协会会长。已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jessi说,美国中学生之所以兴趣如此广泛,其实也和他们的“高考制度”有关。在美国申请一所大学主要看三方面,一是中学阶段的平时成绩,二是参加sat考试,三是校外社区服务。所以要想进名校,除了sat成绩优秀外,参与校外的活动、显示出自己的特长格外重要。
不少人想象中都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而美国孩子则很贪玩。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些“美国状元”们学习也都非常刻苦,晚上也常常熬到一两点才睡。已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的joanne说,她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晚上在学校要呆到10点才能回家,作业很多,节假日都难得休息,不过和中国学生不同的是,他们并非完全在题海中挣扎,很多时间是花在“课外”,像她要打篮球、垒球,组织学生家庭补课服务,还担任学术队队长。来自亚利桑那州的dean则说,他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每天都睡得很晚。老师要求很严格,高分也很难考到,而且在中国应付高考主要由学校老师安排复习计划,而他们则全要自己完成。此外,他兴趣广泛,是全州乐团的小提琴手,奥林匹克科学竞赛选手,喜欢辩论,在他所在的社区还建立了两个青年监测项目,一是环境保护,一是教授小提琴,这些都要花大量时间,但他并不感觉累,因为这都是他的兴趣所在,全是自己的选择。当他听说中国学生高二就要“选科”时,便一脸惊讶,因为在美国读了一两年大学后,可能还确定不了专业呢,他认为过早决定自己将来的方向并不好。
和这些“美国高考状元”接触以后的中国学生对她们感受最深的是,美国学生很有专业精神,虽然他们此次到中国来是旅游参观,但并非“一玩而过”,处处都显示出专业探究精神,他们要了解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打破砂锅”,确切知道每一个细节才罢手。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很多学生都记录下具体的数据,有的照片没有标明年代,他们就去向工作人员问清楚,只有这样他们才认为自己看到的的确是事实。katiebooth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生化工程,她曾参与了少年法庭的服务工作,为此她在逛南京书城时特意买了中英文对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宪法》,准备带回去好好研究。一天的参观结束后,美国学生通常还会认真地用录音笔记录下一天的行程、收获,以便回去后好好“消化”整理。
katie说,中国学生很聪明,并不是想象中的书呆子,但是中国学生都很“紧张”自己的前途,高考压力太重了。而美国的“高考”一年有十几次,还可以选取自己成绩最好的一次,所以相对较轻松。dean则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中国学生要知道怎么玩才行。此次到中国来,他们已经访问了上海、苏州、无锡、扬州等地,他们感觉中国学生脑子很灵活,英语也说得非常好,但好像不太会玩,没有美国中学生那么活跃。也许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中国学生要学的东西很多,门门都要学好,而美国学生则只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而家长也不会给孩子施加多少压力,很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也许是美国中学生比中国学生幸运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