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父女的通力合作下,厨房里很快恢复了原状。孩子的父亲摸着孩子可爱的小下巴,说:“好了,宝贝。接下来,我想,我们得认真地学习一下,怎样‘制服’这些该死的牛奶罐!”孩子的父亲站起身,把空的牛奶罐交给保姆说:“哦,alice,麻烦你给这个牛奶罐里盛满清水。”保姆一头雾水,但还是把灌满水的塑胶牛奶罐交给孩子的父亲,想要看看他到底耍什么把戏。
孩子的父亲把装满了水的牛奶罐放进冰箱,然后再对孩子说:“哦。亲爱的,怎么才能制服它呢?呵呵,小宝贝,看仔细哦!必须像我这样,用双手一起拿,牛奶罐才会老实听话。然后,我们把它平稳地放在这张小桌子上,接下来,哈哈,轻轻松松打开盖子,这样,牛奶才不会打翻在地上啊!来吧,亲爱的宝贝,请你自己做一次‘实验’怎样?”
保姆一看,忙忐忑地说:“哦,理查德先生,我想,还是不要让孩子做了吧?以后我会仔细照顾她的!”
谁知孩子的父亲却轻轻一笑:“哦,alice,你能照顾她一生吗?”她一下得了失语症,不知该说什么好。
孩子的父亲对孩子做了个鬼脸,然后竖起了大拇指:“来吧,我的小士兵,勇敢承担困难吧,爸爸支持你!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
看了这个故事后,估计中国的父母们对此都很惊讶,牛奶打翻了,美国父母们不是自己擦拭,而是叫孩子和自己“一起收拾”,“一起承担”自己不小心做错的事!而且,还把牛奶罐重新装满水,再教小孩怎么拿,才不会“再次出错”!
难怪美国的孩子们经常就“不怕做错事”,每次都有信心和勇气不断地尝试、实验;尽管有时还是会出错,但他们都学到了用“心平气和”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并勇敢地“自我承担”所做的一切。美国家长们供奉“be generous (不吝于表扬,但要慎于批评)”,而中国的父母大多喜欢走极端——不是大发脾气,就是溺爱的不让孩子分担任何一点忧愁,哪怕这忧愁是孩子本人造成的。
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说:“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时,你发再大的脾气,也都是于事无补,大声责骂小孩,也只能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惧而已;而且,愤怒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错误!”
当孩子造成的错误已是既成的事实时,就必须教会他勇敢面对并勇敢承担,父母千万不要全权代劳——因为,父母不能照顾他一生!孩子做错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帮他反省:错到哪里了,怎么改正。多数美国家长从来不会不停地责怪孩子,那样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外,没有任何益处。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大人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并加以引导。
譬如,当孩子闯了祸时,你要说:“你是好孩子,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做了错事呢?”当孩子考砸了,要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考得这样糟?咱们找找原因,一定会赶上来的。”在这样的明智宽容的父母面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会恰当地总结教训,一跃而起。
任何国家的任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大多数美国父母比较明智,能巧妙地渡过危机。这些优秀父母的特点是: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
总之,孩子摔破了牛奶罐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父母因小事就刺伤了孩子的信心,抑或是压制住了孩子成长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