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母亲,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降级”感觉,是不会了解孩子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妨把自己的心态落到与孩子一样的水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现实的世界,那么你对孩子的很多费解的事,也许就会恍然大悟。
当我们做孩子时,我们常常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并且常常为此而痛苦。然而,当我们做了父母后,我们则开始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并振振有辞地辩解:孩子不懂事,我得为他们负责。并像自己的父母当年那样,对着孩子抱怨:我都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除了要给孩子平等的权力以外,还要让孩子明白:朋友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你有你的权力去享受,但是你也有你的义务要承担。一般来说,了解孩子的,既可以是父母的权利,也可以是父母的义务;但孩子却无权利和义务去了解父母的。又如,家里只有一部电话,在一般情况下,父亲用电话是他的权利,而儿子没有权利与父亲争电话,让电话则是他的义务。如果是朋友之间,就要商量看看,谁更有理由先用电话。
也就是说,在长辈和晚辈之间建立朋友关系,双方在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上,就会是对等的,就不会在某些事情上,为“谁的义务”、“谁的权利”的界定问题,纠缠不清。
“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这是许多父母难以准确理解并做好的事情。什么是平等?平等意味着尊重对方的需求,相信他的智慧和能力,信赖他的品德,理解并允许他保持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
不过,尊重仅仅作为单方面的行为是难以真正持久的。尊重必须是双方的。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他们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们。父母应该友善地对待孩子的自尊,永远不要蔑视他们,或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惩罚时,通常应该避开好奇的目光和幸灾乐祸的旁观者。孩子们不应该受到嘲笑,如果这使他们感到不舒服的话。他们强烈的感情和要求,即使是幼稚的,也应该给予诚恳的评价。让他们感到父母是“真正关心我”的人。批评孩子时满口嘲讽和伤害性话语的父母,别指望反过来受到孩子真正的尊重。他们的孩子可能非常害怕他们,所以藏起了对他们的轻视,但是报复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反复出现。
尊重孩子,首先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潜意识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替孩子安排一切。谁都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每当处理问题的时候,家长往往忘了这回事,把自己的视角当成孩子的视角。欧美文化重视个性,婴儿从小就自己一个人睡;不管孩子有多小,多室长会解释自己的原则和行为;对于领养来的孩子,他们会和他们讨论领养和亲生的孩子有什么区别;父母离异,也会对孩子有交代,不会让孩子觉得他们是局外人,等等。电影《似是故人来》里面有个场景:父亲要出远门,临行前对5岁的男孩说:孩子,你在家要照顾好妈妈,你是家里的男子汉。如果在中国的电影里,恐怕同样的场景,父亲会说:在家要乖,听妈妈的话。这就是文化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表现。
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才会去尊重他/她。最实用的做法是: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并和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进行探讨。父母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倾听和探讨会促使双方达到互相理解,最终达到互相尊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