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核生化作战
核战
核子武器产生的整个效应和范围广泛而且种类多样,核效应的威力是相当巨大的,就许多效应而言,其威力完全是灾难xìng的,这使许多国家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解决其人民遭到核攻击杀伤的问题,有些国家认为核子效应是毁灭xìng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瑞典和瑞士这两国则采取很广泛的保护措施,但是在面临核武威胁时,如果军队要保持生存,首先它们必须拥有核武反击的能力从而慑服敌人,其次它们必须了解核子武器所产生的效应,了解如何在核子武器攻击时保护自己以及如何在遭受攻击之后继续作战,华约和北约的军队都拥有核武威慑力量,而且也都进行了在核子环境下如何生存的训练。
核武效应
一般而言,士兵感到关切的效应是对其自身及其装备有影响的效应,人员和装备都会受到核武所产生的冲击波、热线与辐shè线的杀伤破坏,尔后士兵关注的是残留辐shè线对人员的伤害,以及电磁脉冲波对其电子设备的破坏,所有核子效应的杀伤效应均视地面零点上的爆炸高度而定,所谓的地面零点是指核子爆炸在地面上形成的点,或指空中核爆在地面上形成的那个垂直投影点,地面核爆就是火球触及地面的核爆,其他的则称为空中核爆。
冲击波效应
一次核爆所产生的能量中,大约有50%形成冲击波,除了在威力上不同之外,这与一次常规爆炸所产生的情况是相同的,用以说明核子效应的那些军事术语常常隐含着它们的巨大威力,一个当量为1千吨的弹头只是一个很小的地面核装置,但它却相当于1千吨*zha药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当量大约是22000吨,从百万吨级战略核武的角度来看,这个当量是相当小的,但是再从**的角度来设想一下的话,这个当量大约需要动用一支由2200辆中型卡车组成的车队,每辆卡车装载10吨,才能装上所需的22000吨zha药,核爆产生的冲击波成球形壳体向外扩展,冲击波一碰撞到地面,即被反shè回来,反shè波会与原来的冲击波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的沿着地面扩散的冲击波,实际上是由大气超压和暴风组成,除了爆炸装置的当量之外,爆炸高度显然是决定冲击波威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冲击波通过目标时,可造成多种杀伤破坏效应,假定有一群士兵在一间空房内休息,超压会压毁这间房子,暴风会将它吹倒,甚至将它吹得无影无踪,随着爆炸周围的大气恢复原状,空气将被吸向爆炸中心,产生一种较小的效应,也就是‘负向作用’,这是由于暂态内大气压力骤然下降和存在一股吹向爆炸中心的暴风所造成的,但它们不致于对军事目标造成严重破坏。
冲击波对人员的最初效应不是很大,当空气压力超过正常大气压力(超压)达到每平方英寸7~15磅时,大约有半数士兵的鼓膜会破裂,但这不会使士兵立即丧失作战能力。如果超压达到每平方英寸大约40磅,人员便会受伤,这时人体的肺部和其他器官都会受到伤害,当风速达到飓风最高速度的2-3倍时,暴风对人员的杀伤效应也就不可避免了,当冲击波撞击人员时,人体的各部分都有可能折断,例如人员被猛推到某个固定物体上、被飞起的碎片击中或在推dao的车辆内翻滚等这样的附带效应还会造chéng rén员进一步的伤亡,冲击波的持续时间越长,通过目标的时间也越长,对目标影响的时间也就越长,核爆还会产生另一个效应,这就是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爆炸时产生的爆震波,它会传入地下,产生类似地震的效应,产生的地震波比空气中的冲击波速度要快得多,但是它的杀伤范围比较小,程度视地形而定,地基以及地下室、下水道等地下结构都将被震毁,也将发生通常由地震造成的各种破坏,一次当量为2万吨的空中核爆所造成的整个杀伤效应中,冲击波的最初效应和附带效应约占35%。其余约50%的杀伤效应可能由热线效应(即热与光)造成。
热辐shè效应
相信有很多人见过电影中的核爆景像,首先出现明亮耀眼的闪光,然后一个火球冉冉升起,吸起地面上的尘土,形成核爆典型的蘑菇状烟云,无论电影拍摄得多好,它都不可能描绘出闪光的强烈耀眼程度或者火球发出的超高热度,闪光亮度比正午太阳还要强许多倍:火球的温度超过‘1000000度,闪光效应的不同,取决于是白昼还是夜晚、能见度是否受到雾和雨的影响以及闪光持续时间的长短,闪光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爆炸威力、离地面零点的距离以及整个地形,如果在白昼直接面对闪光,人的双眼就可能暂时失明两分钟;夜晚则可能失明10分钟才能恢复视力,大约1000人中就有一人,他的双眼或其中一眼可能遭到永久xìng的失明,军方的驾驶员和飞行员在视力恢复之前就很可能会出事,现在正研制一种可快速关闭的门窗以及能够像某些太阳眼镜那样的遮光或变sè护目镜,但是由于闪光的传播快如光速,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了,对人员和装备的热效应是很难预测的,首先它取决于决定火球大小的核弹当量,一个当量为1千吨的核弹头爆炸后可产生一个直径约为140米的火球,而一个当量为1百万吨的核弹头爆炸后可产生一个直径为2200米的火球,显然被火球本身吞噬的任何目标无疑都会被彻底摧毁,除火球外,热线效应还可分为闪光效应和火焰效应,闪光就是含有紫外线、可见光以及红外线的热能,它以光速(300000公里/秒或186000英里/秒)传播,一个当量为1千吨的核弹头爆炸后,在820米处的人员暴露的皮肤将遭到二度烧伤,这种烧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泡和伤害,需要约3星期才能治愈,同样一个当量为1百万吨弹头爆炸后,在19000米处也会造成上述那样的杀伤效果,如果在核爆与人的皮肤之间,即使有一片叶子或一张纸,也能遮挡闪光,起防护作用,衣服则可以完全保护皮肤,因此很显然地身上穿着衣服的人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是转身,或者最好是俯卧在地,双手压在身下,如果是下雨或起雾这样的天气,杀伤距离将大大缩短,在车辆或建筑物内的人员可以完全避免闪光效应的杀伤,除非他们正好对准舱盖或门窗等开口处,同样的,地形对闪光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平坦地区的防护作用不如起伏地或丘陵地;开阔地区的防护作用也不如树林地或建筑物里,意味着无论对于攻击者还是对于防御者而言,闪光效应都是难以预测的,同样,要预测火焰效应也是十分困难,火焰效应是指闪光造成装备或建筑物着火而引起的燃烧,干草或其他作物比较容易着火,棉衣或毛料衣服不易着火,但又不如车座舱罩那样难以着火,燃烧的衣服通常易被扑灭,但是士兵周围的车座舱罩和其他物品着了火就不易被扑灭,使情况更为纷乱的是,这些大火有时还可能被传播速度较慢、在热线闪光及其点燃的大火之后才出现的冲击波吹灭,因此可以说的是,在核爆造成破坏的重灾区以外,热线效应和冲击波效应是难以预测的。
暂态辐shè线的防护
在核爆与受害者之间采取任何形式的遮挡,都可以对暂态辐shè线起到某种程度的防护作用,遮挡的物体越多、越密集,防护作用就越大,铅是最有效的遮挡物;水、钢铁和大部分地面建筑物都可以起良好的防护作用,一般来说非装甲车辆对γ辐shè不会有多大的防护作用,而一辆坦克则有4倍于它的防护作用,一条露天堑壕有5倍于它的防护作用,一条加了普通顶盖的堑壕就有50倍于它的防护作用,γ辐shè与中子辐shè对人员的效应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中子辐shè在受阻时,可产生某种程度的γ辐shè而使辐shè线持续下去,坦克的装甲对中子辐shè所起的遮挡作用只是3倍于非装甲车辆所起的遮挡作用,而不是4倍于对γ辐shè所起的防护作用,设计一种以削弱其他核子效应来产生更多中子辐shè的核武,用以对付装甲车辆编队是相当有效的,这就是顶顶有名的中子弹,也就是为什么苏联在装甲车辆zhan有优势的情况下,对中子弹用于战场中作出如此强烈反应的原因,一次当量为2万吨的空中爆炸所造成的杀伤中,大约15%是由辐shè线(包括暂态辐shè线和残留辐shè线)造成的。
残留幅shè线
在核爆后的地面上以及在蘑菇云散布出来的放shèxìng沉降物中,均可发现残留幅shè线,地面上的残留幅shè线主要是γ辐shè与βshè线,它的军事意义在于导致地面幅shè污染,甚至使部队无法通行,辐shè剂量衰减率如下,在进入辐shè污染地区之前,通常对该地都要进行辐shè监控。
放shèxìng沉降物的残留幅shè线实际上是来自于核弹的放shèxìng微粒,核爆产生的放shèxìng烟云任凭气候摆布,雨雪可较快地把辐shè带到地面,但是风却能在辐shè到达地面之前把它吹出一段距离,从xìng质上看这种辐shè是γ辐shè与βshè线,造成杀伤的原因是皮肤烧伤以及食用了污染放shèxìng物质的食物或饮水,只是在火球接触地面、形成爆炸时,残留幅shè线才具有军事意义,空爆在地面零点周围地面产生的辐shè线是没有意义的,它也不会产生任何具有杀伤作用的放shèxìng沉降物,因为火球会迅速上升,核弹的汽化状放shèxìng元素凝聚成为微粒子,散入高空大气层中,之后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它们的放shèxìng会逐渐衰减,而且被风吹散后,降落到世界各地,难以探测,假如进行地面核爆,务必要采取措施来预测部队通过地面零点周围和有放shèxìng沉降物的放shèxìng地区所面临的危险,如果知道核爆的高度以及当量大小,便可对地面零点周围的残留幅shè线进行预测,如果知道风向和风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对放shèxìng沉降物进行预测,但预测不是百分百jīng确,训练有素、装备有监控设备的侦察部队应尽可能地对预测加以验证。
放shèxìng沉降物的残留幅shè线实际上是来自于核弹的放shèxìng微粒,核爆产生的放shèxìng烟云任凭气候摆布,雨雪可较快地把辐shè带到地面,但是风却能在辐shè到达地面之前把它吹出一段距离,从xìng质上看这种辐shè是γ辐shè与βshè线,造成杀伤的原因是皮肤烧伤以及食用了污染放shèxìng物质的食物或饮水,只是在火球接触地面、形成爆炸时,残留幅shè线才具有军事意义,空爆在地面零点周围地面产生的辐shè线是没有意义的,它也不会产生任何具有杀伤作用的放shèxìng沉降物,因为火球会迅速上升,核弹的汽化状放shèxìng元素凝聚成为微粒子,散入高空大气层中,之后慢慢地降落到地面上,它们的放shèxìng会逐渐衰减,而且被风吹散后,降落到世界各地,难以探测,假如进行地面核爆,务必要采取措施来预测部队通过地面零点周围和有放shèxìng沉降物的放shèxìng地区所面临的危险,如果知道核爆的高度以及当量大小,便可对地面零点周围的残留幅shè线进行预测,如果知道风向和风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对放shèxìng沉降物进行预测,但预测不是百分百jīng确,训练有素、装备有监控设备的侦察部队应尽可能地对预测加以验证。
核爆对人员的全面效应
冲击波、热线和辐shè线这三种效应的致死率在都是依当量、爆炸高度、气候条件、地形、所采用的防护或遮挡方式以及部队的训练水平等情况而定,在当量为1千吨的爆炸中,辐shè线效应的杀伤半径最大;在当量为1.5万吨的爆炸效应中,热线效应开始占优势;在当量为15万吨的爆炸中,热线效应的杀伤半径将近为冲击波效应的2倍,辐shè线效应的3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