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生命,右手信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普利策,源于对新闻自由的信仰(2)
    普利策,源于对新闻自由的信仰(2)

    然而,糟糕的健康状态并不能让普利策放松工作的脚步,普利策依然关心并牢牢控制着他的报纸,坚持将抨击现实丑闻、向公众公开政界内幕作为办报的宗旨,对新闻自由的信仰和新闻真实性的坚持,使得普利策和他的报纸没有在残酷的报业竞争中如他们的对手那样流入依靠“黄色新闻”(大量拥有夸大其辞的标题的假新闻)获取销量的泥潭,虽然,在1896年左右,普利策的报纸也曾经出现过类似问题。

    1898年2月16日,美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附近海域沉没,普利策就这一事件在报纸上发表长篇评论,呼吁美国政府对西班牙宣战,在他的鼓动下,美国国会立即通过战争的决议。此事给了普利策启发,虽然他一直主张运用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武器向民众公开政府的不良行径,但他没有料到新闻舆论能对政府的决策起到如此重大的影响。在这一事件后,普利策更加有意识地运用这两件自由的武器,彻底抛弃了从前那种只为吸引公众视线报道政府负面新闻的习惯。将自己的报纸变成真正的社会监督平台,为了公众的利益,为了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国家事务,了解他们的政府而工作。从此,《纽约世界报》和《圣路易斯邮报》的报道在从前尖刻勇猛的基础上变得更加谨慎深刻了,这使他们翘首于美国新闻界,成为全美最有公信力,最有深度,最犀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他们的一些报道甚至直接代表了民主党的意见。

    1904年,普利策发表在《北美评论》的一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新闻信条。普利策认为,共和国的命运是和媒体绑在一起的,只有训练有素、正义感强并勇于为公正献身的媒体人及高效、正直、具民主精神的媒体,才能维护公众的品德,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相反,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也会影响公众的价值取向,塑造出同样卑劣的公众。从这种角度说,共和国的未来和命运正掌握在了媒体的手里。

    普利策的报纸敢说真话,向广大美国媒体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新闻自的由捍卫者。1909年,《纽约世界报》将牵扯到美国政府、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以及有权有势的银行家j·p·摩根等一批要人的涉及4000万美元贿赂金额的巴拿马运河特大经济丑闻公之于众,并顶着来自联邦政府起诉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的威胁,继续开展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宪法的保护下,胜利最终站在了普利策一方。普利策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的美国新闻工作者,他们应该也必须捍卫新闻的自由,虽然这条路充满危险和坎坷。

    在普利策看来,新闻是一个崇高的行业,一个对公众的灵魂、道德起着深远影响的行业,是值得他,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为之奉献一生的行业。这样,为维护新闻自由作出的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长期的工作和紧张的战斗终于完全摧毁了普利策的健康,1912年,普利策在他的游艇上溘然长逝。人们按照他的遗嘱,从他财产中拿出200万美元建立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并在他授权的财产委托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设立起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利策奖,该奖项涵盖了新闻、艺术、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新闻一项就有4个专门的奖项。1917年,委员会颁发了第一批普利策奖。迄今为止,普利策奖的授奖范围已经扩大到21个领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