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救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老人潮悄然而至(1)(2/2)

    美国著名老年问题专家、《老人潮》(age e poing)等畅销书的作者肯·迪切沃(ken dychtan)就到公司开始上班了。尽管年事已高,她依然和其他人一样上足了每周37小时的班。在这家有35名员工的vita needle公司工作之前,罗莎的大半辈子是当一名服务员。86岁的时候,伺开始这份工作。问及她理由,她回答说,因为厌倦那种老之将死的感觉。没有工作,对于她就等于无事可做,罗莎害怕自己因此变得衰老和迟钝,手脚越来越僵化。在这里,她努力赶上任何一个人,表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恰如当初她来应聘时老板对她的要求一样,只要她能够爬上公司的楼梯,就可以得到这份工作一样,她的确做到了。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

    对于83岁的比尔·菲松(bill ferson) 来说,他进入公司的理由和同事罗莎是有区别的:他害怕孤独,于是渴望一份能够忙忙碌碌的工作。他69岁退休。刚退休时,他很沮丧,因为“我夫人不太习惯我有另外8小时呆在家里。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后来他发现报纸上一家名叫vita needle小公司招募老年工人,于是他决定去工作几个月试试。到现在,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14年了。这对老比尔来说,是世界上最适合他的事情了。去年他的太太去世了,他更加无聊。比尔说:“我有一些和我年纪相仿的朋友也在这里工作。他们和我一样,许多人已经丧偶,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去的地方。我的医生告诉我,‘难道你不能够停止工作吗?’但是我认为这对我就是医治的良方,因为它让我手、身体还有心都不闲着。”

    对于那些有自己事业的成功人士而言,他们天生就是工作狂,在他们的字典里面压根儿就没有退休这个词,真可谓生命不息,工作不止。102岁的科学家瑞·克莱斯特(ray crist)就是一例。他在宾州哈里斯堡附近的实验室里每天要工作9个小时。对他而言,没有退休的概念,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的课题没有干完,就要继续干下去。他无尽的动力来自自己对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测量工作还没有完成。他说:“我有内在的动力,这是驱动我继续干下去的原因。我没有停下来的想法,尽管或许我应该如此。”

    在美国,类似这样的老人驶胜数。纽约波茨坦村村长露丝·加纳(ruth garner)已经87岁,芝加哥爵士乐手派恩塔普·帕金斯(pinetop perkins)89岁,印第安纳州绿房子经理弗里达·福雷奇(frieda foretsch),92岁,美国著名漫画家艾尔· 赫什菲尔德(al hirschfeld) 一辈子都把时间花在他的画板上,为《纽约时报》不停供稿,直到他99岁去世为止。艾尔是一个“工作狂”。据他的妻子路易丝说,就在临终的当天,他还在自己的创作室工作,为自己的老朋友马克斯兄弟画像。在他80岁接受采访时,他还一直坚持说自己无法想象停止画画和写作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研究“老人潮”现象的迪切沃博士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人们比过去活得更长寿更健康,并逐渐意识到生命到60或65岁时并不意味着就进入最后的阶段。或许还有1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据统计,去年美国平均退休者每周看电视43个小时。许多人认为这种打发时间的方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于是,有许多老人出于种种考虑想继续工作。

    美国老龄化的原因还在于连续多年低出生率。这种现象造成美国年轻的劳动力不足, 而老人的数目却在增加。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表明,55岁以上的老年退休工人的数量将会从2000年的1800万增加到2025年的3300万。这也是一些顾主继续需要他们的原因。因为老工人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责任心强。更重要的是,老人不需要公司负担健康支出的费用,这样可以替公司节省一大笔经济开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