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会一辈子是穷人(1)
美国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国家,哪个孩子长大后都有可能是总统,也是一个精英荟萃的地方,渊博的知识和万丈的雄心比出身、比阶级更重要。
贫穷家庭的孩子并非注定要一生贫苦,这也是美国自画像的重要特征之一。
美国总统布什自己虽然从没尝过贫穷的滋味,但却对他这届政府中几位高官的低微出身深感自豪。布什说,司法部长“在一所两居室房子里长大”,他的父母是“小学都没读完的移民工人”;古巴出生的商务部长第一份工作是在kellogg公司开货车。
美国人社会阶层升降的现实远比传奇故事要复杂。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差距就一直在扩大,但穷孩子致富,或者富孩子沦落到中产阶级的几率却未有改变。尽管乐观的例子驶胜数,社区大学越来越多,社会也在不断变革以便使各个阶层的美国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但与35年前相比,美国人上升到其父母所在经济阶层之上或跌落到这一阶层之下的情况依然如故。
虽然美国人仍然认为脚下这片土地成功的机会比比皆是,与社会阶层严谨的欧洲相比尤其如此,但现实例证却指向了另一个方向。有学者穷10年之功,发现美国人社会阶层的变动幅度并不像他们原来认为得那么高。
经济学家们还认为,父母的优势传递给孩子的机会并不多,几率可能低至20%。由此推算,富豪的孙子与穷汉的孙子相比几乎没什么优势。
“穷、富不过三代,”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1992年诺贝尔奖得主格雷·贝克(gary becker)写到,“贫穷不会变成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
但是,最近这10年来质量更高的数据和更详细的数据研究工作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美国人社会阶层的升降速度越来越慢了。一项涉及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在收入方面的优势至少有45%会传给子女,最高可能达到60%。如果用后者来推算,那么不单单是你父母的经济状况很重要,连你高祖父的收入状况都会在今天的你身上体现出来。
许多美国人相信他们的国家遍地机会,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远比欧洲人更能容忍贫富差距的扩大。美国人相信,只要他们的孩子刻苦努力就很有可能实现成功,那么贫富差距再大一些也没什么了不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