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 一 1875),丹麦作家,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拥有世界最广大读者群的少数作家之一,以经久不衰的童话作品闻名全球。
安徒生出生于贫寒家庭,自幼酷爱文艺,十四岁那年独自去哥本哈根拼 搏,起先想当芭蕾舞演员,但四处奔波,屡次碰壁;后想成为歌唱家,一场感冒又毁了嗓子。幸运的是他得到几位艺术家的资助,有了学习的机会,并开始尝试戏剧创作,但起先相当不顺,直到剧院经理之一、艺术鉴赏家拉贝克教授在悲剧剧本《阿芙索尔》中发现了他的天才火花,拉贝克教授立即说 动其他几位经理联名为安徒生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送他进教会学校学习。 六年后,安徒生考入哥本哈根大学。开始了真正的文学创作生涯,写下了大量的诗、散文、剧本等。1829 年 1 月,浪漫主义作品《阿马格岛漫游记》 出版,受到欢迎,引起注意;4 月,歌舞剧《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哥 本哈根剧院上演,再次获得成功;1830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但安徒 生并未因此而过上安定生活,出身贫苦的他不断受到统治社会的上层人物的围攻和打击,安徒生以出国旅行的方式回避,并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自己的大部分有生之日。1835 年,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很快成了畅销书,在丹麦文学界反响强烈,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人们热切地盼望他 的第二部小说问世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推出了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 事》,虽然以后还写过小说和引起轰动的剧木,但却始终倾心于童话,每年 圣诞节都要献给孩子们一部童话集,深受小朋友们欢迎,他自己也以此为豪, 曾说:“到后来,几乎凡有圣诞树的家里都不能没有我的一卷童话了。”至 1873 年,他已写下童话 168 篇,为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和家长们深 深喜爱。丹麦人民视安徒生为国家的骄傲,为表彰他在童话创作方面的成就, 1954 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确定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 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1955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为世界名人,并发起纪念他诞生 150 周年的活动。
《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 1846 年,不仅以各种文字被不断地出版,还被多次改编成戏剧、舞蹈、电影,在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皇帝 的新装》是安徒生童话中流传最广的名作之一,发表于 1837 年,被译成世 界各国文字,并被改编成戏剧、电影,以各种形式流传,其魁力经久不衰。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影响最大的童话,倾注了作家所有的感情和理想,最 初发表于 1837 年,其中人鱼公主的形象,她善良、勇敢的品格和坚强的毅力与牺牲精神,倾倒了全世界的大人和孩童,丹麦艺术家爱德华德·艾里克 森还根据这一优美、动人的童话塑造了“海的女儿”铜像,被安置子哥本哈 根入口处,已经成为丹麦国家的标志。《丑小鸭》发表于 1844 年。《打火 匣》是安徒生的早期作品,根据民间传说写成,发表于 1835 年。《小克劳 斯和大克劳斯》也是他的早期作品,发表于 1835 年。《夜莺》1843 年发表。 《豌豆上的公主》是安徒生最早、最短的童话作品,发表于 1835 年。《坚 定的锡兵》1838 年发表,以优美的幻想歌颂了锡兵对爱情的忠诚和坚定。
约翰·罗斯金(1819 一 1900),英国作家、政论家、艺术批评家。出生于酒商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1836 年进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学习,后因病退学,去意大利养病期间,开始搜集资料,从事著述,取得一定成绩。
1869 年入选牛津大学美术教授,是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先驱人物之一, 被誉为“美的使者”。有关艺术问题的重要著作有《现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的石头》、《艺术的政治经济》、《时至今日》、《芝麻与百合》、《野橄榄花冠》等。60 年代后期转而研究经济和劳工等问题, 写有《劳动者的力量》、《经济学释义》等著作。晚年体弱,创作大受影响, 但仍于1885 一 1889 年间坚持依据旧日笔记撰写自传,文笔引人入胜。1900年 1 月 20 日患热病去世。
《金河王》创作于 1841 年,是罗斯金留给后世的一部著名童话。它歌颂善良、鞭挞残忍和丑恶,告诉人们只考虑自己而不顾他人是得不到幸福的,只有将自己的爱心奉献于人类才能获得幸福。
鲍日娜·涅姆佐娃(1820 一 1862),女,捷克作家,捷克近代散文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维也纳,幼时全家迁至捷克的一个小村庄,在那儿度过了童年,并靠自己的刻苦,自修获得丰富的知识。十七岁时结婚,丈夫年长她十五岁,是个爱国者,因革命需要经常搬家,她随之而辗转不断迁移,由此接触了不少城乡劳动人民,并也走上了爱国之路,参加革命活动,为此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四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最成功的代表作是长篇 小说《外祖母》。
涅姆佐娃的童话故事一直是捷克电台和舞台的保留节目,深为捷克人民喜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会说话的鸟、活水和三株金苹果树》、《雅罗米尔是怎样获得幸福的》都是她的童话代表作。
路德维希·贝希施泰因,德国童话家。是继格林兄弟之后,在德国最受欢迎的童话搜集家和叙述家。他从其他作家的记载或集子中搜集创作素材,吸收其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加以重述、扩充、改写,补充富有想象力的细节, 并插入当时的政治因素,不断寻找相应的叙述方式,从而取得独特的艺术效 果,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童话主要发表于 1845 一 1856 年之间,著名的作 品有《两个玛丽娅》、《兔子和刺猬赛跑》、《七只乌鸦》、《醋缸里的夫 妻》、《强壮的高特利布》等。
哥哥雅科布·格林(1785—1863),弟弟威廉·格林(1786—1859)。 德国学者、杰出的童话故事搜集家、德国民间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小镇。早年丧父,由出身于法学世家的母亲抚养长大。1798 年,兄弟俩告别家人去卡塞尔求学,仅用四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 绩取得中学毕业证书,先后入马尔堡大学法学专业学习,同对语言、历史、民间文学等有浓厚的兴趣。自 1815 年,二人几乎都在一块儿工作、从事学 术钻研,曾同在卡塞尔图书馆任职、同成为马尔堡名誉博士、同应邀到格廷 根大学并先后受聘为该校教授、同在柏林大学担任教职。他们留给后世很多 在学术上极有权威的名著,如:二卷《德语传说集》、四卷集巨著《德语语 法》、《古代德国法律》、《德国神话》、《德国语言史》、《德语词典》 (前 3 卷)等。但一生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他们化了几十年时间记录、加工、整理出版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世界著名的“格林童话”。 其最大特点是:把千百年来流传于人民口头上的故事,以严谨的态度忠实地 记录下来,既完全保持故事本来的面目及民间童话原有的思想内容和生动朴 素的艺术风格,又增加了文学性和可读性。格林童话不仅为德国的童话研究、 语言研究、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为后来的欧洲童话和文学艺 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除了表现在许多电影、戏剧的据此改编,还表现在 有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取材于它或受到它的深深影响。
《小红帽》、《大拇指》、《白雪公主》、《灰姑娘》、《狼和七只小山羊》、《布勒门镇的音乐家》、《勇敢的小裁缝》均为《格林童话》中的名篇。
夏尔·贝洛(1628 一 1703),法国著名作家、童话大师。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律师,受其影响,少年贝洛曹攻读法律,成人后也成了律师。以后,博学多才的贝洛又担任了皇家建筑总监,并于 1663 年成为总理大臣的秘书官。1671 年由总理大臣的推荐,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的院士。贝洛酷爱文艺,多有建树,是当时一名重要的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十七世纪 法国文坛革新派的领袖,他突破了古典主义只知从古代文学中寻找题材和情 节的范围,从民间传说里找到了文学创作的新源泉,先后搜集整理了多篇童 话故事。1697 年,他以小儿子之名在巴黎出版了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包括八篇散文童话和三篇童话诗,以离奇曲折的情节和简洁生动的语言,受 到成人和儿童的广泛欢迎,成为超越国界之作。不仅童话中的人物经常为后 人引用,而且很多故事被改编成歌剧、舞剧和电影。《小拇指》、《仙女》、 《蓝胡子》、《林中睡美人》、《穿靴子的猫》均出自此书,系贝洛的童话名篇。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全书共 136 个故事,这些故事是在一些来源于印度、阿拉伯和埃及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丰富、提炼、加工、编纂而成,16 世纪全书趋于定型,18 世纪传入欧洲,从此开始在世界广为传播。全书包括童话、寓言、冒险 故事、恋爱故事及名人轶事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是这部世界文学名 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篇。
威廉·豪夫(1802—1827),德国作家、著名童话家。政府官吏家庭出身,在母亲的培育、影响下,自幼便具有叙述、描绘的能力,能把故事讲得 有声有色。六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到外祖父家,外祖父的大量藏书为豪夫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他在那里开始接触文学,钟爱莱辛、歌德,尤其是席勒。 1820年入图宾根神学院攻读神学和哲学,1824 年毕业后任家庭教师,此间开始创作童话,三年写下了三集共 15 篇童话,另外还写了诗集《铙歌与民 谣》、讽刺小说《月中人》、《魔鬼回忆录》、历史小说《利希登斯但因》、 短篇小说《皇帝的画像》、中篇小说《艺术桥的女乞丐》、《不莱梅狂想曲》 等。1826年辞去家庭教师之职,1827年1月后受聘于斯图加特《晨报》, 任编辑,不幸在该年夏天外出旅游搜集创作素材时染上热病,于同年 11 月 18 日去世,年仅25岁。他在极短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 就。
豪夫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大都取材于东方故事和德国民间故事,也有些源于霍夫曼、伏尔泰等作家的作品,豪夫经过精心的艺术再创作,反映德国的某些社会现实。其作品语言晓畅易懂,格调明朗自然。《矮子“鼻儿”》、《小穆克》、《冷酷的心》均为广为流传的 童话名篇。
松谷美代子(1926— ),女,日本当代儿童文学中颇有成就和影响 的童话作家。生于东京。1944 年应征入伍,在空袭的炮火下开始童话创作。 1945 年写下《变成贝壳的孩子》等作品。1947 年起接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坪田让治的指教,创作颇丰,并都有一定的开创性。
《变成贝壳的孩子》1951 年获第一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秀奖;《龙子太郎》1961 年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1962 年在汉堡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优 秀奖;1964 年应儿童读者的要求而创作的《小百百》给幼年童话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获野间儿童文艺奖;与《小百百》等一起作为系列童话的《小百 百和茜茜》获赤鸟文学奖,其中的《小茜茜》冲破了不许描写父母离婚这一 幼年童话的禁区,扩展了幼年童话题材的新领域;1967 年专心出版给婴儿看 的书,《婴儿图画书》等作品对于幼儿图书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开拓。
《龙子太郎》是松谷美代子根据民间故事传说进行的再创造,1960 年由 讲谈社出版,这部长篇童话开创了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的新的文学世界,一举奠定了她的作家地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