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袁毛公案(3)
    袁毛公案(3)

    另外,樊树志先生在文中还说,“历史学家需要客观的心态和冷静的眼光”,余以为此言甚是。

    那么,以客观的心态和冷静的眼光去看,毛文龙究竟该不该杀,袁崇焕在这个问题上是否真有六州四十三县铁亦不能为之大错呢?《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晚唐时天雄节度使罗绍威为取魏博,联合朱全忠杀魏博牙军五千人,屠八千余家,魏博大乱,等罗依仗朱的军力镇压完毕后,其地资实人口亦被朱的大军消耗和屠杀殆尽,魏兵势自是衰弱。罗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错,原为刀币之称,此处借其音,指错误之巨大和无可挽回之势。到底什么才是“真相”?樊树志先生在著作中力求告诉读者的那些,是否便是历史的“真相”和“本来面目”呢?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我们所看到的历史,都是被岁月这把剪刀裁剪过的残卷。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说:“前人的叙述和判断,现在本身就成了事实。即等待解释或判断的凭证。历史决不是用叙述写成的,它总是用凭证或变成了凭证并被当作凭证使用的叙述写成的。”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事实上,我们所常引用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一句,或者也可以说成一切历史都是思考史,即我们所看见的“真相”,是我们思考的结果,而并非真正的“真相”。

    确实,毛文龙之死的一切过程,早已和时间一起消逝,我们无法再去亲身经历,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毛文龙之死,都是凭借前人的叙述和判断,再由我们在今时今地进行思考得来的结果,这是我们思想的亲历史。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