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21)(2/2)
    马辅士英初亦有意为君子,实廷臣激之走险。当其出刘入阮时,赋诗曰:“苏蕙才名千古绝,阳台歌舞世无多。若使同房不相妒,也应快杀窦连波。”盖以若兰喻刘,阳台喻阮也。李清《三垣笔记》卷下《弘光》。

    又,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第二章第四节“弘光朝内部党争激化”的注释中考曰:“姜曰广《过江七事》云:士英已而时录一小词示曰广:‘若使同官不相妬,也应快杀窦连波。’夏完淳《续幸存录》所记‘阳台歌舞世无多’作‘阳台欢舞世间无’。《鹿樵纪闻》所引字句与夏基本相同,但‘快杀’作‘乐杀’。姜曰广为当事人,所记可证确有此事。”

    马士英当政之初,起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东林系人士,又极力表白他与张溥的关系以及尊敬之心等,确实始终试图与东林一脉搞好关系。此诗中,他援引前秦秦州刺史窦滔的故事,以作《璇玑图》的窦妻苏若兰比刘宗周,以窦的宠妾赵阳台比阮大铖,对无法调和双方的遗憾之情,溢于纸上。因此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批评道:

    马士英本是倾向东林的人物,他没有很深的门户之见,爬上首席大学士之后,颇想联络各方面人士,特别是东林—复社的头面人物,造成众望所归、和衷共济的局面。阮大铖废置多年,不甘寂寞,安排适当官职,任才器使,对弘光政权并不会造成多少损害。相形之下,东林骨干的迂腐褊狭令人惊异。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仕以来从来没有什么实际业绩,而是以讲学结社,放言高论,犯颜敢谏,“直声名震天下”,然后就自封为治世之良臣,似乎只要他们在位,即可立见太平。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甲申夏初,明朝南方官绅处于国难当头之时,东林—复社的主要人物关心的焦点不是如何共赴国难,而是在残存的半壁江山内争夺最高统治权力。排除福王继统的阴谋破产后,他们又出于防微杜渐的考虑惟恐阮大铖起用导致整个“逆案”掀翻。于是,抓住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一事大闹朝堂。名望甚高的刘宗周九月初三日上疏说:“大铖进退,关江左兴衰。”人们议论明末以来的党争时,往往受东林骨干人士的影响,偏颇特甚。黄宗羲起的作用最为恶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