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形势的最基本认识,史可法还是有的,而且说做就做马上约见马士英,在浦口与之密谈。从此点看,史可法比之钱谦益之流,政治眼光还是高了不少。
而马士英此刻的态度颇亲东林,也有心要立个大功,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秘密商定出一个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史可法遂于到达浦口的第二天,写信回南京,提出了拥立桂王,同时由潞王仿照古兵马元帅之制暂时统率兵马的方案。姜曰广:《过江七事·计迎立》。此书原署名陈贞慧,笔者手中由北京古籍出版社于2002年9月出版的《三朝野记·外四种》内,署名亦如是。但据顾诚先生考,此书当为定策参与人之一姜曰广所作,之所以误挂陈贞慧名下,乃因陈氏有著《书事七则》,书名相仿而至讹误。
而盘踞在南京的东林势力,其实只要不是福王朱由崧继位,无论选谁都是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可法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由此可见,“拥潞”一派的东林党人所谓的为国“立贤”,压根儿就纯粹是为自身利益而罔顾社稷打出的一句口号而已。倘若他们真的是为了国家社稷“立贤”舍福王拥潞王,则当坚持“拥潞”力争到底,这一国之君、皇帝人选,岂是能如儿戏一般说换就换的?!
从这点上说,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比之万历时期的东林前辈们,风骨相去甚远,正是东坡居士所谓的一蟹不如一蟹。无论那些东林前辈出于什么原因,单论他们为了一个理念就敢不惜丢官丢脑袋,敢不顾私利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皇帝以及反对势力抗争到底这一点,就远比钱谦益等辈强得太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