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四章 被一代“总经理”犹犹豫豫任命的二代“董事长”(5)(2/2)
    李太后为什么不愿意儿子重用王昭远等人呢?说来简单,她是觉得他们成不了大事。

    原来王昭远的出身十分卑贱。他本是成都的一个贫民子弟,13岁那年,出家当了小和尚,来到成都东郭佛寺,给一个名叫智湮的禅师当童子。因为人长得不错,被孟昶之父孟知祥看中,从智湮那里硬把他要了出来,赏给了孟昶作跟班。由于王昭远特别“惠黠”——很有些小聪明,所以深得孟昶的喜爱。但李太后怎么也喜欢不上他。

    也难怪李太后这样看,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李太后的看法是正确的。

    那是在960年宋太祖遣将伐蜀,孟昶因为王昭远平素爱读兵书,好谈兵法,便命他为将,并在首都成都郊外为他举行盛大的壮行宴会。

    举杯欲饮之际,王昭远大言不惭地以诸葛亮自许。

    他手里拿着一柄铁如意,自我感觉就像手执羽扇的孔明一样,大言不惭地说:“今天在这里与诸君暂时告别。这次远行,是地地道道的远行。我不仅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且还要率领这三万多雕面儿郎,挥师北上,扫平中原!”

    送行的人有的被他“唬”住了,更多的则暗自在心里发笑。

    只有孟昶相信王昭远的鬼话。

    结果呢,王昭远一遇上宋军就像雪堆遇上了太阳一样,土崩瓦解,被人讥讽为只有拿铁如意的姿态像诸葛亮。

    据史料记载,出兵失败后,王昭远躲在一间民宅里,号啕痛哭,眼睛都哭肿了,边哭边背起罗隐的《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