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四章 被一代“总经理”犹犹豫豫任命的二代“董事长”(1)(2/2)
    昶,知祥第三子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昶为行军司马。知祥僭号,以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祥病,昶监国。知祥已卒而秘未发,王处回夜过赵季良,相对泣涕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强侯握兵,专伺时变,当速立嗣君以绝非望,泣无益也。”处回遂与季良立昶,而后发丧。昶立,不改元,仍称明德,至五年始改元曰庆政。

    这段话乃是孟昶之父去世时的一段真实历史记录,其中颇堪玩味的是王处回为什么要“泣涕不已”?

    据《十国春秋?王处回传》记载,王处回系孟知祥的亲信,起家中门副使,孟知祥称帝后,擢枢密使。后者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权力,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也:据《资治通鉴》卷二七四记载,天成元年(926年)后唐平蜀后,明宗遣中使凭敕书往诛王衍一行,“已印画,枢密使张居翰覆视,就殿柱揩去‘行’字,改为‘家’字,由是蜀百官及衍仆役获免者千余人”——正是因为枢密使张居翰网开一面,将“诛王衍一行”改为“诛王衍一家”,才使得王衍的随行人员上千人得以活命。

    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五代十国时期,担任枢密使一职的人往往没有几个获得善终,因为他们人往往离国君太近了,一旦遇上一个不咋样的皇帝,自己的脑袋就得搬家——孟昶的老爸当年就非常害怕被后唐皇帝任命为枢密使,这在史料中都是有记载的。所以王处回的犹豫乃至哭泣都是可以理解的——谁知道这个“二代”究竟咋样?

    王处回“泣涕不已”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赵季良所说的“强侯握兵,专伺时变”。这至少说明孟昶并非唯一的继承人选项,尽管他当时已经被任命为“监国”,但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他是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这些人也都不是善类,如果所立的是一个阿斗,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多亏有赵季良力主,孟昶才能够得登大宝,成为后蜀帝国的二代“董事长”。

    二、反腐倡廉的急先锋,还是奢侈腐化的堕落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