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儿好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这个“二代”不寻常(3)(2/2)
    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司马绍抓主要矛盾,实现了政权的顺利交接。所谓抓主要矛盾,就是要铲除王敦叛乱集团,因为一天没有二日,一山难容二虎。这件事做起来很难,因为东晋帝国的大部分军事力量都掌握在王敦集团手中。这个时候的两方对垒考验的是勇气,也是智慧。有一个成语叫“智勇双全”,司马绍的所作所为完全称得上是智勇双全。

    比如,刚即位之初,王敦派他的党羽游说司马绍征他来京城辅政。王敦原以为司马绍必然不敢请自己进京,哪知道新皇帝坦然下诏征之,这样一来,心怀鬼胎的王敦反倒不敢进京了。

    据史料记载,王敦为了试探司马绍,奉献玉玺一枚,表示讨好,随后上书表示要入朝为官,实际上是看晋明帝是否敢解除他的实权,司马绍则立即下诏让他入朝。王敦见要解除自己的实权,便企图谋逆。他一面假装接受征诏,一面却秘密准备举兵。司马绍也非常果断,立即宣布提升司空王导为司徒,拉拢王导,而让王敦接替了王导的扬州牧职务,使二人产生矛盾。

    323年4月,王敦纠集手下起兵叛乱,司马绍沉着应对,这个时候他智勇双全的品格就充分显现出来了。为了掌握敌情,晋明帝司马绍曾经单枪匹马到王敦的叛军驻地去打探虚实。王敦听了手下人的报告判断可能是晋明帝,便派出五个得力手下出营抓捕,明帝飞骑而去,王敦五个手下紧追不舍。

    在路过一个小旅店时,司马绍送给路边卖吃食的老太婆一根七宝鞭,嘱咐她拿给后边的追兵看,同时他又拿来一盆冷水泼在了自己所骑马刚刚排出的马粪上,然后上马从容离去。不一会,追兵赶到,果然询问路边的老太婆,老太婆说已经走了很远了,同时拿出那根七宝鞭。五个追兵轮流拿来观赏,耗费了不少时间,他们又见路边的马粪已经不冒热气,都认为单枪匹马的晋明帝早就跑远,便不再追赶,明帝也因此安然脱险。

    如果说单枪匹马前往敌营侦察还只是个战术行为的话,那么晋明帝在平定王敦集团的叛乱时,同样采取了非常高明的战略行为。他当时做了大量工作以期分化瓦解、最大限度地孤立叛军,同时起用一批忠心耿耿、文武双全的大臣,趁王敦病重,于公元324年6月下诏讨伐叛军。为了打击敌方的信心,晋明帝在诏书中假称王敦已经病死,同时对王敦叛乱集团中只选择一个叫钱凤的人作为打击对象,其他一概不再追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