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逆取天下,将尔虞我诈进行到底(6)(2/2)
再回到遥远的公元前210年7月,如果我们把胡亥、赵高和李斯,特别是把赵高与李斯比作公证人和律师的话,他们可能有以下四种选择:一是非常忠实地执行大行皇帝(中国古代对刚去世的皇帝的敬称)的遗嘱,不管遗嘱对自己是否有利;二是有选择地执行;三是拒不执行;四是对遗嘱进行篡改以便对自己有利。除了第一种以外,后三种选择可以说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但赵高和李斯却最终选择了对遗嘱进行篡改。其中尤以赵高的态度最为积极,行动最为坚决。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赵高为什么不愿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呢?这和一个叫做蒙恬的人有关。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是当时秦国非常著名的将领,是公子扶苏的左膀右臂。在许多年以前,赵高因为犯罪落到了蒙氏兄弟手上,刚正不阿的蒙氏兄弟要判赵高死刑,是当时的秦王嬴政出面讲情,才最终以割掉了赵高的那话儿为代价,让赵高捡回了一条小命。但赵高也从此由一个具备生殖能力的男人变成了一个被割掉了的太监,这种仇恨应该说是不共戴天的。如果忠实地执行秦始皇遗诏的话,公子扶苏即位当皇帝,蒙氏兄弟作为扶苏的左膀右臂,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重用,那个时候赵高不但报一割之仇无望,而且还非常有可能旧话重提,丢掉性命,所以他才会拼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重要信息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李斯下水。
与赵高相比,李斯的道德操守更有问题。因为不管怎么说,赵高与蒙氏兄弟之间还有深仇大恨,“恨屋及乌”,他反对公子扶苏还情有可原,而李斯则与扶苏及蒙氏兄弟无冤无仇,与胡亥也无亲无故,他之所以背叛秦始皇对他的信任,实在是因为他本人并没有一个牢固的道德底线。在他的心目中,什么祖国,什么国君都没有自己的荣华富贵重要,所以当年秦国下令驱逐在秦国的外国人时,他才愤然上书,写下了至今仍然流传的《谏逐客书》。后来的很多人往往都被《谏逐客书》中的某些华丽言辞如“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迷惑。其实这篇上书至少可以给人以这样一种暗示:为了博取荣华富贵,可以不必考虑自己的祖国和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道义!李斯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