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可以推荐一部关于吃的历史著作,德国民俗学家希旭菲尔德(gunther hirschfelder)撰写的《欧洲饮食文化——吃吃喝喝五千年》(台北,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可以说这是一部欧洲饮食简明通史,从新石器时代直到作者收笔的2001年,这种通史式的结构于同类书中并不多见;无论从章节安排还是内容选择,均可见德国学术传统的严谨与精确。作者以历史学和民俗学研究的深厚功力研究欧洲人的饮食史,宏观视野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分寸把握得极好。大而言之的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植物栽培史、家庭生活史等等均与饮食变迁紧密相关,而且是结合各时期饮食之变而精心论述,这种论述使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餐桌其实就是历史的一个缩影,认识到宏大的历史事件与普通人生活的联系。在该书各章节中有很多精心选择和运用的研究个案、史料阐释,例如通过1517年科隆一位市议员宴请达官要人的晚宴菜单、服务、餐具、花费等资料,从一个侧面论证了饮食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在近代初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深层转变之时,饮食文化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墨守着中世纪的陈规;又比如对德国纳粹时期的饮食变化的研究,揭露了纳粹以饮食作为控制国民资源、建构“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工具。正如作者在“自序”所言,饮食文化可以映照出社会政治的价值和秩序以及历史的变化。
也有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更为直接地把“吃”的历史学研究与政治学、伦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样的一部“餐桌上的历史” 就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就更为直接和重要。人类学教授s food,tasting freedom》(台北,新星出版社,2006),它的副标题是“美味即自由”,隐含着在摄食行为中必然地包含有对权力的选择、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自由的感受等内在的意义。作者同样运用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但更闪耀着伦理批判与政治斗争的光芒:食物与各种权力的关系,糖、茶与英国工人阶级……。他对16至19世纪加勒比海地区奴隶制度的研究是以食物与自由的内在关系为中心,对英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研究是以蔗糖取代蜂蜜的变化为中心,而又在糖的食用中看到了道德批判、个人主义、浪漫主义等思想史论题。
可以说,类似“餐桌上的历史”这样的研究课题在历史学领域中大量存在,它们分别指向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汇成了一部人类生活发展的总体的历史。从衣、食、住、行到更细微、更具体的物品,历史学家都饶有兴趣地、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研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